第十二章 光绪死亡之谜(第3/4页)

慈禧毒杀了光绪?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光绪死于谋杀的可能性非常大,而最大的嫌疑人自然就是慈禧。一直以来,只有慈禧能掌控光绪的医药、身边的内侍和生死,也只有慈禧是那个既能谋害光绪又不会被追究的人。 不过奇怪的是,当时流传最广的最大嫌疑人却不是慈禧,而是把矛头指向了另外一个人——袁世凯。 朝袁世凯泼污水的,自然就是康有为。 11月14日,光绪去世的同一天,在海外的康有为得到消息后,立即给美国总统罗斯福拍了一封电报,指责是袁世凯谋害了光绪,请求美国联合其他“民主国家”,对大清王朝的权力变动不予承认,阻止慈禧任命的摄政王载沣、袁世凯等大清反动势力上位。很显然,此时的康有为虽然消息灵通,但并不十分了解朝廷内幕,他还认为载沣和袁世凯是一伙的,把他们捆绑在一起营造一个“反动集团”,想拉美国下水去干涉大清内政。 罗斯福方面没有回音,康有为只好第二次致电,这次他倒没有把袁世凯和载沣捆绑在一起,也忘了刚刚说的载沣是反动势力。电文中声明的是袁世凯正在利用隆裕太后“破坏世界和平”,希望美国军队能够保护他秘密进入美国驻北京使馆,亲自与载沣会面,挽救大清局势。 罗斯福方面还是没有任何回复。康有为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在海外大肆发表文章,攻击袁世凯:袁世凯“出卖”变法,倒向慈禧,害怕将来被光绪反攻倒算,于是在慈禧去世前谋害了光绪。康有为还呼吁摄政王像当年康熙除鳌拜那样,诛杀袁世凯。 康有为这么做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慈禧时代结束了,康有为急切地想重返大清政坛,而袁世凯是清楚他当年围园杀后内情的,不除去袁世凯,康有为的目标就无法实现,只好先倒打一耙。 虽然光绪去世时,康有为不仅没有在现场,连在大清国内都没有,但他这种“权臣害皇上”的说法影响了很多人,之后的每一个传言都煞有介事,比如传说光绪临终前曾下密诏给隆裕或者载沣,杀掉袁世凯。《旧京琐记》还记载:光绪生前每天写“杀袁世凯”泄愤(日书项城名以志其愤),就连后来的溥仪在写作他的自传《我的前半生》时,也写道他“听人说,光绪是被袁世凯派人用药害死的”。 这些说法都绘声绘色,然而却是站不住脚的。要知道光绪被慈禧幽禁于中南海的湖心孤岛瀛台,一直被慈禧派人严格“保护”,首先就是防止光绪自杀,其次正是要防止有人谋害光绪。光绪一死,就破坏了慈禧以太后名义临朝训政的模式,所以说,除非有慈禧的旨意,任何人包括袁世凯在内,都是无法在守备森严的皇城之内谋害光绪的。 那么慈禧会不会指使袁世凯或者奕劻谋害了光绪?只要仔细想想,这个可能性也是没有的。 很简单,谋害光绪,这是慈禧在为她去世后的最高权力布局做安排。此时此刻,最需要防备的就是庆袁这样的权臣,防止他们插手此事,否则慈禧就得付出与他们合谋的代价,比如授予他们在自己去世后更大的权力,而光绪的一切原本就掌控在慈禧手里,她只要交给身边一个小小的太监去办就可以了,慈禧“杀鸡焉用宰牛刀”? 多年以后,我国著名书法家启功在《启功口述历史》中讲述:他的曾祖父溥良曾经看见一个太监奉慈禧之命给光绪帝送去一碗“塌喇(酸奶)”,不久,光绪死了。 光绪到底是不是死于一碗“酸奶”?多年以来,启功的这种说法没有受到太多的重视,但我们知道,时任礼部尚书的溥良是在9日入宫向慈禧复命,恰恰在11日,光绪的病情急转直下,至少从时间地点上说,溥良所言是经得起检验的。 民国二十年(1938年)左右,光绪的陵墓被盗,地宫和棺椁被打开,尸体被丢在棺材外(在此严重谴责一下盗墓人士)。虽然盗口当时就被填埋了,但尸骨一直暴露在外,直到1980年才被有关部门重新清理和封闭进棺椁。在封闭之前,当地县城医院和防疫站曾对尸骨进行了一些简单的检测,结论是:没有发现外伤和明显中毒表现。但鉴于当时的检测水平,这并不是一次精密的检测,好在封棺之前,有关部门把光绪的一些头发、遗骨和衣服另外保存了下来,留待日后再检。 从2003年开始,更加权威的部门又对这些保留下来的遗物进行了检测,这次有一个重大发现:光绪的头发、衣服等含有高浓度的三氧化二砷,这是砒霜的主要成分。现在,只要我们能够有力地排除光绪陵墓被盗时没有受到污染,盗墓人士当时没有使用同样可能富含三氧化二砷的消毒粉剂之类,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光绪死于砒霜中毒,准确来说是急性肠胃型砒霜中毒,也可以正式联想到那碗“酸奶”了。 只可惜,当时盗墓的现场也许永远无法还原了。光绪到底是不是死于谋害?凶手是不是慈禧?历史也许在这里留下了一个永远的谜案,我们只能期待将来会有新发现了。 而我们说慈禧有谋害光绪的最大嫌疑,并不只是从光绪死亡的过程来推断,还因为她对去世后的权力布局,正是在这场慈禧一生中最后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权力布局中,隐藏着谋害光绪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