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利用“刺康”,孙文为革命筹款筹到了慈禧头上!(第3/4页)

孙文首次出任兴中会会长

1899年,毕永年在向日本政府“检举揭发”了康有为之后,从此就与康有为绝交了。回到日本后,毕永年加入了兴中会。既然加入了兴中会,毕永年需要把长江流域哥老会中的势力引入兴中会。在哥老会中影响力最大的是唐才常,然后才是毕永年。在苦劝唐才常改投到孙文门下无果之后,毕永年与平山周再次潜入大清,由平山周出面,终于把长江流域的七位哥老会的大小头目策动到香港,与两位三合会成员,以及兴中会中“孙派”三人开会。会议由宫崎寅藏主持,决定洪门新“堂口”,堂名“忠和堂”,会名就叫“兴汉会”,推举缺席的孙文为会长。 虽然参会的只有十几个人,既不能代表兴中会,也不能代表三合会和哥老会,但会议是由日本人组织和主持的,实际上有日本势力的参与。宫崎寅藏十分兴奋,成立之后,他特意找了家原本不接待中国人的日本妓馆,请各位老大进行一下娱乐活动,放松放松,也好让那些远道而来的哥老会头目们体验一下香港的花花世界。大家饮酒作乐,左拥右抱,好不愉快。当然,鉴于宫崎寅藏的活动经费有限,他又采用了先赊账的老办法,给老板娘打了个白条。 离开香港,毕永年带着这几名哥老会头目去日本见“兴汉会会长”孙文,受到孙文的高度赞扬和热情款待。1899年12月,当毕永年等人返回香港时,钱又花光了,此时有一个人来到了香港,他就是康有为。康有为在香港居住了大半年,坐镇保皇会港澳总局行刺了刘学询之后,才去往新加坡,而康有为坐镇香港还有另外一个目的,那就是破坏兴汉会。 由于唐才常的关系,康有为一直把长江流域的哥老会看作是他的势力范围。在康有为看来,孙文不仅一直试图拉唐才常下水,还通过毕永年和日本人成立了兴中会的外围组织兴汉会,这等于是挖了康有为的墙脚。虽然此时的康有为也在通过唐景崧、丘逢甲去挖兴中会在两广的墙脚,但自己的墙脚被挖,康有为很生气,后果很严重。问题是,康有为又如何如此清楚毕永年等人的行踪的呢?原因很简单:早在毕永年策动的那几个哥老会头目中,有一个人是康有为的眼线,目的是阻止兴汉会的成立,如果实在阻止不了就把这个组织策反到康有为那边去领导,成为保皇会的外围组织。作为日本浪人,宫崎寅藏很快识穿了此人的“康奸”身份,他略施小计,让此人的身份暴露,引起其他头目的“公愤”,把此人赶走。 “康奸”被驱逐出兴汉会了,如果其他头目很纯洁,那么毕永年等人的行踪也不会暴露了。但事实上,这几名哥老会头目之所以同意来香港成立什么兴汉会,推举还没见过面的孙文为会长,那也只是看在日本人和钱的分上。除了那个已经暴露的“康奸”,其他人有没有可能同样被康有为花更大的价钱收买?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因为康有为对毕永年和兴汉会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等他们去日本见完孙文返港时,康有为本人早已经到了香港。 康有为摆出财大气粗的气概,派人给这几名哥老会的头目送钱,目的是拆散刚刚成立的兴汉会。毕永年极力劝说这几名哥老会头目,他说,兴汉会是洪门的新“堂口”,当初成立之时大家都是有过盟誓喝过血酒的,既然已经归于孙文先生的门下,就要讲点江湖道义,接受孙先生的领导,保持对他的忠诚,不能收康有为的钱。然而,头目们只认钱,他们都笑纳了,兴汉会自然也名存实亡。 以前只知道大清官场腐败,没想到江湖也是如此,看来宗方小太郎说的“大清全民腐败”真是所言不虚了。毕永年对此十分悲愤,最后愤而出家,冷静下来之后,他又觉得自己在哥老会中的影响力还是太小了,需要策动唐才常。于是又脱下袈裟,走出寺院,找到生死兄弟唐才常,再一次苦劝唐才常放弃“脚踏两只船”的想法,抛弃康有为,改投到孙文门下。兄弟俩激辩一夜,谁也说服不了谁,毕永年大哭而去。 兴汉会昙花一现,但对于孙文个人来说,它还是具有意义的,它至少说明兴中会和长江流域的哥老会建立了联系,兴中会的势力也第一次走出了珠江流域,扩展到了长江流域,意味着兴中会势力的扩张。作为兴中会的外围组织,兴汉会得到了日本人的支持,但是在杨衢云不在场的情况下成立的,自始至终从未征求过杨衢云的意见,杨衢云很尴尬,那他这个兴中会会长到底是当还是不当下去? 大概在1900年1月左右,杨衢云辞去了兴中会会长一职,改由孙文接任。一些史料认为,杨衢云是“主动让位”,而根据谢缵泰的说法,在出任兴汉会会长之后,孙文曾经“暗示”杨衢云必须让出兴中会会长一职,否则有兴汉会这个外围组织,可能造成兴中会分裂。后世的一些史学家也因此为杨衢云“鸣不平”,认为他是首位被推举出来的会长,只是广州起义后他没有孙文那样的“伦敦蒙难事件”,没有相应的宣传,更没有得到日本人的“支持”,如此才不得不让出了会长一职。 其实,所谓“革命领袖”也是在不断实践斗争中逐步形成的,而跟内部同志的“斗争”也是实践斗争的一部分。人们会选择团体组织,团体组织也会选择它的领导人,从广州起义后发生的事情来看,孙文也算是实至名归。 此时,杨衢云和郑士良等人都已经赶到日本和孙文相聚。孙文决定接受刘学询的请求,前往广州与李鸿章会谈。这是一次巨大的冒险,他们都是钦犯,万一这是李鸿章的诱捕之计呢?但是,孙文也知道,革命一直缺乏经费,他不能放弃这个为革命谋钱粮的大好机会,所以,他想到利用一帮人。他们就是刚刚帮助他成为兴汉会会长的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