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向十一国开战(第5/7页)

进入北京之后,他们所“灭”之“洋”,其实是清国人之“洋”,杀清国人中的教民、砸清国人的洋货,即使在突进内城后,也很快避开了使馆区的洋枪洋炮转而去烧教堂——也就是说,虽然他们高喊“扶清灭洋”,但真正要让他们去离开京城这个舒服之地去前线杀敌,去往战场当炮灰,那是连门儿都没有!

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支队伍早已经不纯了,强盗、小偷、逃犯、流氓,三教九流,闲杂人等都混迹其中。对于一些人来说,加入义和团只是为了可以光明正大地抢劫,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是免费上京城,免费混京城的途径。而队伍内部的分化和派别斗争也更加激烈,比如同为“义和团”,“乾字团”和“坎字团”是不同的,甚至来自不同地方的“团”也是有很大差别的,某部分人可能就很懂端王的意思,知道“灭洋”只是手段,废立才是终极目的,而另外部分的人就“很傻很天真”。

而对于端王集团来说,义和团毕竟已经被慈禧收编了,慈禧也可以对义和团发布命令,趁着朝廷刚刚开战,朝廷上下对洋人同仇敌忾之际,他们要加紧让团民“为我所用”,孤注一掷吧!趁乱杀掉光绪,一举完成废立!此时不用,更待何时也!

6月24日,大阿哥溥儁在宫内首先向光绪发难,称光绪帝为“鬼子徒弟”,“帝泣诉于太后”,溥儁就被慈禧臭骂了一顿。25日一大早,端王集团核心阵容集体出动:端王载漪、庄王载勋、贝勒载濂、贝勒载滢带上约60名团民,以寻找“二毛子”为名,闯入光绪临时住处宁寿宫门,大声呼喊“请皇帝出宫!”而身后的团民们一片喊杀之声,高呼:“杀洋鬼子徒弟!杀洋鬼子朋友!”

端王集团的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了,以前是造谣光绪被杀,现在他们要亲自来杀了!

刚刚起床的慈禧听到喊声,立即赶到宁寿宫,她亲自站在台阶上阻止,对着端王破口大骂,命人将一名团民首领就地正法!(“太后大怒,叱载漪等出,斩匪首一名于宫门外。”——《清史纪事本末》)

我还没死,你们就敢这样啊!等我死了你们还不得无法无天!这次先杀你们帮凶,如有下次,那就杀你们!不要逼急了我!

看来慈禧之前把光绪接到皇宫暂住,放到她眼皮底下亲自保护,还真是有先见之明,这一刻,她真的像个泼妇。

团民出不了城,又是卧榻之患,又不能让他们去使馆区“坏事”,那么只能让他们去干老本行——烧教堂,让他们去攻打北京城里的最后一座教堂——北堂。

慈禧发布命令,荣禄仍然亲率中军围困使馆区,但不再是“保护”,而是“进攻”,由董福祥后军一部协助,使馆区周边仍然要严禁其他军民靠近(慈禧仍然在留着她的“人质牌”),对于进攻北堂的义和团民,由端郡王的虎神营协助进攻。

精彩,精彩,这就是慈禧在决定开战后所做的两件最重要的事情——如何处理义和团以及使馆区问题。从这些决定来看,它们又充满着“慈禧特色”:步步为谋、稳打稳扎、长袖善舞、心机极深。事实上自从处理义和团运动事件以来,慈禧的一贯表现都是如此,对于军队的调动,对于官员的任命,旗帜鲜明,毫不含糊,处处透着精明与圆活,手段不可谓不高超,权谋不可谓不精深,注意细节不可谓不完美,她甚至把权谋都已经用到洋大人身上了。

然而,相信大家也已经发现了,权谋高手慈禧也是处处焦头烂额,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天下朝廷!可以说,局势到了这个地步,跟端王集团的野心,奕劻、荣禄等人的自保,个别大臣的愚昧平庸不无关系,但是,这并不是说,慈禧本人就是没有责任的。恰恰相反,作为朝廷最高统治者,她的责任是不可推卸的,此时局面的造成并不是慈禧力挽狂澜的结果,而是她不断犯错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