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义和拳进京前的疯狂(第6/9页)

既然无法做到阻截端王集团,那就只有不做,这倒不只是怕了端王他们,荣禄军政双跨,既是武卫军统领又在朝中有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头衔的政治地位,端王他们也会小心对付的。但在朝廷里政治斗争的敏感时期,惹不起一定要躲得起,一定要消除慈禧对你是否已经倒向端王集团的怀疑。如果你明明阻截不住,却偏偏还在那里“阻截”,久而久之,领导看到的不是你的努力和苦劳,而是会产生对你的怀疑,千万不要想着皇帝领导现在正是需要我的时候,我去给他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一下(“不为激情去献身”),如果我不表现,就会失去他的信任——如果有这样的想法那就大错特错了。

自从被慈禧绑上她的战车之后,荣禄必须时时刻刻把眼睛盯着对手端王集团,但更加必须时时刻刻盯着慈禧,心里想着慈禧。这种“想”不是某些野史八卦小说里的与慈禧的男女生活作风问题,而是真正站在她的立场,时刻从她的角度出发,以她的权力安全为核心考虑问题,什么叫“更加”呢?就是你可以一时忘记你的对手,但一定要记得你的领导!

因为她是“帝王”,而你自己也是权臣,尤其是军权在握的权臣。

这就是荣禄“官做得越大,胆子却越小”的真正涵义,也是“在官场如何学会自保”的真正涵义,多年的官场沉浮,就是这么一点一点血泪教训累积起来的政治经验。历史上很多的大臣都跟荣禄得过相似的“病”,他们的基本病因其实都是差不多的:怕对手打压自己,更怕领导怀疑自己!

荣禄病了,请假了,不能为老太太公开冲锋陷阵了,慈禧当然会想办法“请”他出山或者逼他出山。但在这之前,慈禧必须亲自来处理义和拳这个棘手的问题,山东有小袁在基本能放心了,主要就是直隶。

“禁”和“剿”——慈禧对待义和拳的根本态度

前面我们说过,慈禧对待义和拳的态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和她处理其他重大问题一样——是以权力安全为核心考虑的。现在,是时候来详细了解慈禧对待义和拳的根本态度了。

对于义和拳,慈禧的态度只有一个字——剿。

虽然它高举“扶清灭洋”的旗帜,到处打着“爱国”旗号,但在慈禧看来这只是对她的统治构成的一种威胁。喂,你们听说过一个未经批准拿着锄头扁担、长矛大刀的民间组织不去下地,而是上街来“扶清”的么?

没办法,和所有专制王朝的帝王一样,慈禧是无论如何喜欢不上这帮事实上挑战了朝廷权威、破坏了统治稳定的拳民,骨子里只有厌恶。

当然,当慈禧最初听说“义和拳”时,她并不认为这个组织和以往那些只热闹三五个月就销声匿迹的“乱民”组织有多少区别。在1900年义和拳进入“直隶发展阶段”之前,朝廷并没有专门针对义和拳发过上谕,1900年2月19日(光绪二十六年正月二十癸亥日),慈禧在上谕中首次明确提到“义和拳”,明确要求“禁拳”和“剿拳”(“上年据山东巡抚电称、各属义和拳会以仇教为名,到处滋扰,并及直隶南境一带……著直隶山东各督抚,剀切出示晓谕,严行禁止。”)。

接下来,随着直隶义和拳的“迅猛发展”,慈禧不仅心情更加急切了,态度也更加强硬了,义和拳民也变成了国家层面上的敌人——匪。一个多月后(3月30日),直隶枣强县知县(淩道增)因“缉捕拳匪不力”被慈禧明发上谕,公开革职。虽然只能在直隶的官僚系统中去处罚一个小小的知县,但慈禧不过是要动用她的权威,抓个反面典型,以儆效尤,以一儆百。

不到半个月(4月12日),随着“拳匪”越剿越多,形势越来越不对头,慈禧“剿匪”的心情更加急切了,她在抽裕禄的鞭子(“直隶总督裕禄奏,义和拳会蔓延直境,遵旨派员带队督同地方官妥为弹压,并出示严禁,得旨即著随时认真查禁,毋稍疏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