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慈禧的布局:荣禄崛起(第3/9页)

而小事就要表演了,这其实也没什么窍门,只要记住一句话——该哭的时候,一定要哭啊!

就这样,荣禄“成熟”了,也可怕了。在官场,成熟的同义词往往就是可怕。官场生涯磨去了他的真性情,也锻造了他的演技,时刻戴着面具的高超演技。表面上的荣禄沉默寡言、八面玲珑、为人正统,而实际上的荣禄深沉圆滑、善工心计、见风使舵、内心敏感、官气横秋。原来的“侍卫世家”的锐气早已全无,而成为了一个深不可测的官场机器,一个奸猾多忌的官场冷血杀手!

一天,荣禄与几位同僚去看戏,两位福建籍的大臣在他的座位后窃窃私语,荣禄听不清他们在说什么,只好故作镇定地看戏,等这两位大臣走后,荣禄突然问一旁的人:“刚才这两位说了我什么坏话?我可是听得懂福建话的!”其实那两位大臣根本就没有说荣禄啊,一旁的人都惊讶不已。

荣禄一直想方设法上折子,他就是要让慈禧能够听到他的声音,了解他的变化,感受他的“忠心”——当然银子也是要花的。在上折子的同时,荣禄一直不惜血本地花银子,打点慈禧周边的人,让他们不时为自己说说好话,而每逢慈禧大寿心情很好的时候,顺便献上点特产——这是表明一种态度。

曾经丢掉的,我要拿回来!荣禄相信他会有成功复出的那一天的。

1891年,荣禄任西安将军,从一品。

1894年7月,甲午战争爆发,朝廷需要武将,以前带过兵的许多外放的大臣都纷纷奉召回京,名单上就有荣禄。荣禄终于回到了北京这个权力中心,而慈禧对荣禄的任用就是他曾经担任过的要职——九门提督。

1895年,九门提督荣禄兼任兵部尚书。

1898年6月15日,戊戌变法开始后的第四天,荣禄奉慈禧之命成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慈禧为何在这个节骨眼上将荣禄“外放”,我们在第一部里已经做过讲述了。

1898年9月28日,“戊戌六君子”被杀,慈禧开始“临朝训政”,慈禧发布命令:免去荣禄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职务,调往北京,授予军机大臣兼“练兵钦差大臣”,并管理兵部事务。就这样,荣禄名义上成为了包括八旗军在内的朝廷军队的统领,而他最重要的任务仍然是组建一支新的军队。

慈禧的“临朝训政”是得到端王集团力挺的,而在拉拢端王集团成为政治盟友的同时,慈禧已经在培养自己的嫡系了!

荣禄组建武卫军

重新编练一支新军的代价是很大的(时间、银子),最好的办法是将现有的可能掌控到手中的军队进行整编扩编,使它们全部归于自己麾下。既然八旗军基本上被端王集团掌控,那么荣禄能够打开缺口的,自然就是汉军了。

汉军,首先是淮军残部。甲午战争后淮军残部主要有两支——宋庆军和聂士成军。宋庆仍然带队留在东北,聂士成由于表现出色,取代了在战场上逃跑的叶志超,被补授为直隶军分区司令(直隶提督)。而荣禄又做过直隶总督,虽然他们级别是相同的(都是从一品),但提督是武职,总督是文职,朝廷以文御武,提督要受到总督的节制,荣禄相当于做过聂士成的领导。

而宋庆和聂士成都是李鸿章系统的,李鸿章是慈禧这条线上的,现在慈禧通过荣禄来让他们继续忠诚于她自己,没有问题。

除了聂士成,荣禄任直隶总督时还节制过另外两位军方将领,他们就是董福祥和袁世凯,袁世凯大人我们比较熟悉,先来介绍一下董福祥。

董福祥是甘肃固原人(今属宁夏),原来靠在西北贩驴为生,后加入了西北地区一支很有特色的武装——回民反清队伍。后来被左宗棠的部将刘松山招安,在刘松山的赏识下,董福祥继续招募西北地区的回民,招安收编西北马贼,组成一支作战勇猛的队伍——甘军,然后再掉转枪口帮助朝廷去“围剿”回民反清队伍。董福祥对付自己曾经的“匪友”十分凶残,“红顶子是要用血染红的”,就是这位老兄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