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结论(第2/8页)

第七,李鸿章和左宗棠。左宗棠和李鸿章在当时是齐名的,但是左宗棠凭借的是张扬,李鸿章凭借的是忍耐。要说他们的气度,那么李鸿章的气度不是左宗棠能够比得上的。那些骄傲的湘军曾经想要推举左宗棠为守旧党的首领,来和李鸿章对抗,实际上两个人在洋务运动上的见识不相上下,左宗棠不是那么守旧,李鸿章也不是能够维新的人。幸好左宗棠比李鸿章早去世十几年,所以才能保住自己当时在世俗里的名声,而此后任务的艰巨、世人的诽谤诟病,就都附着在李鸿章一个人身上,左文襄的福气和命也太好了。

第八,李鸿章和李秀成。两个姓李的人都是近世的人中豪杰。李秀成对太平天国非常忠诚,李鸿章对大清王朝非常忠诚,一个被封为忠王,一个死后被称作文忠,两个人都可以算得上是当之无愧。李秀成在用兵方面,在政治方面,在外交方面,都不输给李鸿章,他们一个失败、一个成功,都是天意。所以我翻遍近代史,想要把两个人合在一起作传,最合适而不留而遗憾的,难道不是只有这两个姓李的吗?然而李秀成不杀赵景贤,用礼数来厚葬王有龄,李鸿章却一并杀了那八个投降王将,这件事李鸿章还是应该要在心中愧疚一下的。

第九,李鸿章和张之洞。十年以来,能够和李鸿章齐名的人,那就是张之洞了。虽然这样说,可是张之洞有什么是比得上李鸿章的呢?李鸿章是一个注重实践的人,张之洞是一个浮华的人。李鸿章最不追求名声,张之洞最喜欢追求名声,不追求名声所以才肯任劳任怨,喜欢名声的人所以常常追求投机取巧的利益。张之洞对于外交问题,常常给李鸿章找麻烦,看他所想要实行的那些主意,都是只能说一说,但是没有办法实际实行的。李鸿章曾经对别人说:“没想到张之洞做官几十年了,仍然持有像年轻书生那样不成熟的见解。”这一句话可以概括张之洞的一生了。至于他的骄傲和狭隘、残忍苛刻,和李鸿章的有常识、度量大相比,就好像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

第十,李鸿章和袁世凯。今后能继承李鸿章发展的人,就只有袁世凯了。袁世凯是李鸿章所提拔的人,他在壮年的时候,就初次担当大任。他的表现在能看到的著作里都没有写到,到底是怎样,今天也不好判断。但是这个人的功利心太重,他有做出破格事情的气魄,比李鸿章强一些。至于他的心术如何,他的毅力怎么样,就不是今天所能够说得出来的了。但是今天那么多的官员里面,论资望和才干,可以成为李鸿章之后的继承者的,除了袁世凯还能有谁呢?

第十一,李鸿章和梅特涅。奥地利宰相梅特涅(Metternich),是十九世纪的第一大奸雄。在他掌握国家权力的四十年里,专门使用狡猾的外交手段,对外指挥左右全欧洲的行动,对内压制民党。十九世纪的前半叶,欧洲大陆的腐败,实际上是这个人的罪过居多。有的人说李鸿章和他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但是,李鸿章的心术不如梅特涅阴险,他的才能也不如梅特涅厉害。梅特涅知晓民众的力量并压制他们;李鸿章不知道民众的力量,也不去利用他们;梅特涅的外交政策能够操纵群雄,李鸿章的外交政策甚至连一个朝鲜都不能安顿,这是他所以比不上的原因。

第十二,李鸿章和比斯麦。有的人称李鸿章是“东方的比斯麦”,这么说不是为了讨好他人而说的奉承话,就是谬说了。李鸿章怎么能比得上比斯麦呢?就拿军事来说,比斯麦所战胜的是敌人的国家,李鸿章所杀的都是同胞;拿内政来说,比斯麦向来能够联合那些散漫的国家而成为一个大的联邦,李鸿章却让一个庞然硕大的中国降为一个二等国;就拿外交来说,比斯麦联合奥地利、意大利而为自己使用,李鸿章联合俄国,反而被他们算计。这三者相比较,都算得上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这也并不是用成功和失败来论英雄,李鸿章的学问、智术、胆力,没有一样是能比得上比斯麦的,他的成就不能像比斯麦一样,实在是优胜劣汰的例子。虽然李鸿章的好运或许比不上比斯麦,但是他的资本却比比斯麦多。人各有自己的难处,如果不能战胜自己的困难,那么就算不上英雄,李鸿章只知道诉说自己困难的地方,却不知道比斯麦也有比斯麦的难处,这不是李鸿章能明白的。如果让两个人换地方生活,我知道他们的成功失败的情况也还是会这样。所以持着东李西比这种言论的人,实在是不了解这两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