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中日战争时代之李鸿章(第2/6页)

对于这场战役,在中国看来,是藩属国有了混乱,说一些好话来乞求援助,宗主国有帮助平定战乱的责任,所以中国才派军队过去。在日本看来,却是既然已经承认朝鲜为自由民主的国家,那么它和其他国家的地位是平等的,现在中国紧急派兵来帮助平定和它同样平等的国家的内乱,其真实意图不知道是什么,所以日本才派军队过来进行防备,这两个国家各自有各自的说法,都认为自己正确、对方错误,都能说出个所以然来,说的话好像都非常有道理的样子。但是其中也有值得怀疑的地方,当还没有发兵的时候,袁世凯多次致电说东学党十分猖獗,朝鲜朝廷绝不能自己摆平,后来朝鲜国王乞求中国救助的咨文,也是袁世凯指使的。为什么五月初一开始发兵,但是初十那天就已经有了乱党都被铲平的消息?当时我国军队还在路上,和乱党离得非常远,一点儿边都沾不上,就是说朝鲜战乱根本就不需要我们帮助他们剿灭贼寇。既然不需要清朝帮助围剿,而我们国家好端端地就发兵过去,怎么能不使得日本人怀疑?所以我们说错在日本,日本当然不能接受。曾经有人说袁世凯想要借着这场事端向上面邀战功,所以才故意夸大其词、无端生事,但是没有想到日本人紧紧跟在后面。果真如此,就是因为袁世凯的一念之私,使十多万的人民遭受了兵灾,毁坏了有着数千年的国体。袁世凯固然不能推卸责任,但是任用袁世凯,听信于袁世凯的人,难道不也要负用人不当的责任吗?这是李鸿章的第二大失误。

日本屡次和中国商议协助朝鲜变法的事情,但是我们就是不同意,中国屡次请求和对方同时撤兵,但是日本也不同意,李鸿章和总理衙门便开始天天希望俄国、英国出面来调停斡旋。北京、伦敦、圣彼得堡,他们的函件和电报来回传递,俄国、英国虽然也说一定会出一份力量,但是却暗地里希望能够获得渔翁之利。拖延了一段时间,战争准备还没做好。等到了五月下旬,日本的官兵调到朝鲜境内的已经有上万人了。本来平时的兵力就已经比不上人家,又在战争准备上落后,使得敌人占领了重要位置,主和客整个换了一个位置,因此两军还没有交战,胜负已经见了分晓。这是李鸿章的第三大失误。

三次失误之后,战争打响了。六月十二日,李鸿章奉朝廷的命令筹备战斗装备。于是就派总兵卫汝贵统领盛军马步六营进入平壤,提督马玉崑统领毅军两千人进入义州,分别从海道到大东沟登上岸,又命令叶志超的军队转移驻扎在平壤,这些都是淮军。所派过去的所有官兵,雇了英国商人的三个轮船分着运送,又让“济远”“广丙”两艘战舰保护他们。二十五日凌晨被日本军队的军舰袭击,“济远”舰的管带方伯谦看到敌人接近,惊慌失措,非常恐惧地藏在甲板最厚的舱室,等到日本的大炮摧毁了他的船舵,就立即高高挂起投降的白旗,下面悬挂日本国旗,逃回了旅顺。“高升”号被击沉,我军死了七百多人。二十七日,郑重通告全国,下令驻日大使馆的大使汪凤藻把国旗撤下来回国。二十九日,牙山失守,叶志超退回到平壤,向朝廷捏造消息说自己打了胜仗,说在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日等这些天,多次作战歼灭了倭寇五千多人,朝廷下圣旨赏给军士两万两白银,因此得到提拔的军官有数十人。自此之后,北洋水师、淮军陆军的威望渐渐下降。

五月、六月的时候,日本的兵船聚集在朝鲜,来往的船只多得像织布的梭子。然而中国的军舰都躲避藏匿在威海卫,在海面上逍遥自在。等到有人参劾的时候,才开始假装派遣辅助的船只开出港口,有时候行驶三十里就停止,有时候行驶五十里就停止,总之从起航出港,过五六个小时就立刻把船开回去,然后立即致电北洋大臣,说某船在某个地方巡逻,并没有倭寇的踪迹等等。种种情形,又可笑又可悲。八月上旬的时候,北洋大臣处总是接到朝鲜前线的电报,请求派遣援军来壮大声威。北洋政府便租用轮船招商局五艘船,装载着官兵、银两和大米,用海军的军舰护送,铁甲船、巡洋舰各有六艘,水雷船有四艘,合成一支队伍,一起前进。八月十五日,安全抵达鸭绿江口。五艘运兵船直接进入鸭绿江,浅水的军舰、水雷船和他们一起进入,其他的军舰暂时在离鸭绿江十里或者十六里的地方驻扎,连锅炉里的煤火还没熄灭。十六日凌晨,从远处看见南方冒出缕缕黑烟,就知道是日本军舰快要来了,海军提督丁汝昌传令下去,让军舰排列成“人”字形,“镇远”“定远”两艘铁舰作为“人”字的顶端,“靖远”“来远”“怀远”“经远”“致远”“济远”“超勇”“扬威”“广甲”“广丙”以及水雷船排列成“人”字的两边,挂着号旗召集鸭绿江中的战船全部出来帮助战斗。过了一会儿,敌人的军舰渐渐靠近,排列成“一”字形,向中国军队猛烈扑去,一共是十一艘。敌人巡洋舰的速度超过了中国军舰,转眼间又变换成太极阵的队形,把“人”字包围在中间。我国的军舰先用重炮轰击敌人的军舰,但距离日本的军舰有九里那么远,没有击中也很正常。炮弹的声音还没消失,敌人的船只便蜂拥而至,与“定远”舰、“镇远”舰距离有大概六里,因为害怕强大的火力从而躲避炮弹攻击,在这个距离上,中国的炮舰射程不足,但是日本军队的炮弹已经能够打到了;日军距“人”字阵型的队尾两艘军舰比较近,欺负那两艘军舰小、装甲薄。不一会儿,日本军舰攻入“人”字形的阵脚,“致远”舰、“经远”舰、“济远”舰三艘军舰都被隔到了圈外。“致远”舰失去组织后,船身受了重伤,看样子都快沉了,“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开足马力,向日本的军舰快速撞过去,想要和它同归于尽,还没有到达目标就全部溺水了,船上有二百五十个人同时殉难。大概整个中日战争死者里边邓世昌算是最壮烈的。其中同时被圈出来的还有“经远”舰,军舰刚和大部队脱离,船上突然着起了火,管带林永升一面发射炮弹攻击敌人,一面激起水花来救火,好多事情依然做得井井有条。突然发现一艘日本军舰看上去好像受伤了,立刻加大马力追上去,但是被敌人的鱼雷攻击,没有来得及避开,被炸成两段,死亡的人数有二百七十人。战况实在太惨烈了!至于“济远”舰的管带方伯谦,就是在七月间护送高升到达牙山,途中遇到日本军舰后逃回旅顺的那个人,那天双方交战,方伯谦先挂上了本船已经受了重伤的旗帜,想要用这个来告诉舰队司令,但是因为想要逃跑的缘故,也被日本的军舰划出了圈外。“致远”舰、“经远”舰两艘舰和日本人拼命战斗,方伯谦放着这些不管,像一只丧家狗一样逃窜,于是误入了水浅的地方。当时“扬威”号已经搁浅在这里不能转动,“济远”舰撞到了它的身上,裂开了一个大洞,于是“扬威”号就此沉没了。“扬威”号遭到这个突来的撞击,死亡人数有一百五十多人。方伯谦受惊,简直害怕到了极点,飞快地逃入旅顺口。第二天,李鸿章致电下令抓住方伯谦,在军队面前就地正法。同样战争期间和方伯谦一样贪生怕死的还有“广甲”号军舰,它也逃出了阵型外边,不知道受伤没有,然而它只担心后面的追兵,根本不看前面的路,于是不小心撞到了礁石上面,被日本军队施放的鱼雷击沉。队列中“经远”“扬威”“超勇”都沉到了海里,“济远”舰和“广甲”舰逃了出去,和日本对抗的只剩下七艘军舰。这场战役,日本军舰虽然也有受重伤的,或遭到一点儿小损伤,但却没有丧失一艘军舰,然而我军丧失了一共五艘军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