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爱郎,真乃仙人也(第3/7页)

为了对抗吐蕃,唐朝建国以来都是将帝国最优秀的人才派遣至西境担任军事统帅。在唐休璟之前,刘仁轨、娄师德都曾先后在对抗吐蕃的第一线工作过;唐休璟之后出任陇右诸军大使的是魏元忠。魏元忠于长安元年(大体相当于公元701年)改任灵武道行军大总管。

同年十一月,新的陇右诸军大使兼凉州都督赴任,这位新任陇右诸军大使是郭元振。郭元振的战略才能在安西四镇的割让与否上已经得到了检验,他的战术才能怎么样?

他到底是纸上谈兵的赵括之流,还是真正的将才?这一切,都需要实践的检验。郭元振到任之后,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不光是一名有着战略眼光的统帅,还是一名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高手。

当时凉州处在大唐与吐蕃、东突厥交界之处,自然也就成了吐蕃、东突厥军队经常光顾的地方。离得近,策马扬鞭一阵风就刮到了眼前,避之不及。

为了扭转局面,郭元振在凉州南境修筑和戎城(今甘肃古浪)、北境设立白亭军(今甘肃民勤东北),把险要位置控制住,凉州的控制范围也从南北四百里扩大到了一千五百里。从此以后,吐蕃和东突厥就再也不能轻易地打到凉州城下。

在经济方面,郭元振让甘州刺史李汉通屯田垦荒、兴修水利,凉州的粮食产量迅速增长,囤积的军粮甚至够吃上几十年的。

郭元振善于安抚百姓、统率军队。在他任凉州都督的五年时间里,当地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的老百姓,对他都是敬畏有加。

作为原任凉州都督的唐休璟此时已经回到朝廷述职。就在唐休璟回朝述职期间,吐蕃使者论弥萨来到大唐求和。武则天设宴招待论弥萨,唐休璟也参与了本次宴会。在宴会上,论弥萨多次把目光停留在唐休璟身上。

武则天就问对方,为何老是用眼睛盯着唐休璟。

论弥萨回答说:“洪源之战时,这位将军猛厉无敌,所以我想记住他的相貌。”

对于一个将领来说,能够得到己方的称赞已是不易,能得到对手的称赞更是难上加难。武则天很快将唐休璟提拔为右武威、右金吾两卫的大将军。唐休璟非常熟悉边疆事务,对东起辽东碣石、西到安西四镇的绵绵万里的地理情况都了如指掌。

后来,唐休璟因军事能力突出,又被任命为夏官尚书、检校凉州都督、同凤阁鸾台三品。当时突骑施酋长乌质勒与西突厥互相攻击,大唐通往安西的道路无法通行。武则天让唐休璟跟其他宰相一起研究应对措施。很快,便将研究结果报给武则天,武则天按照研究结果安排实施。

过了十几天,安西各州纷纷请求增援,路程日期跟唐休璟预料的一模一样。武则天不无感慨地说:“恨用卿晚!”

武则天私下曾经对其他宰相说:“唐休璟对边疆的事务非常熟悉,你们十个也抵不上他一个。”

年近八十的武则天已经看清了大势所趋,不再一味地任用自己的娘家人,也不再任由那些冷血的酷吏们上蹿下跳地乱折腾。正是因为武则天改变了执政方略,才让唐休璟、郭元振这样的人才浮出水面,再加上魏元忠、姚崇这些能臣,武周帝国呈现出一派中兴的气象,但这种气象却让人产生了一种回光返照的不祥之感。

2

这时候,武则天和她身边的重臣们已经衰老,由此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罕见的高龄政府,由君到臣都好像是在和时间赛跑。在时间面前,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谁也无法逃脱自然法则布下的这场局。

武则天开始乞灵于仙丹,就像那个时代的人们常做的那样,皇帝也是凡人,也做俗事。不过武则天的运气的确很好,曾经让李唐几代皇帝体质急剧下降甚至为之丧命的丹药,在她的身上居然奇迹般地发生了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