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立匡复的牌坊,干称王的勾当(第6/8页)

十一月初,武则天再度施加压力,派名将黑齿常之任江南道大总管,统辖诸道援军,开赴前线。

魏元忠向李孝逸进言道:“黑齿常之这么高级别的将领都被派了出来,看来朝廷对我们已有疑心。为了将军将来的前途考虑,我军应该袭击淮阴或都梁山,除去叛贼的犄角,这样李敬业便无能为力了。”

李孝逸的胆子小,但他能够听进去别人的意见,于是发兵攻都梁山。

所谓都梁山,是盱眙县城及其周围山陵的统称。由于在前面已经败了一阵,韦超不敢贸然迎战,仗着山势险要,坚守不出。

李孝逸再次陷入纠结之中,在打与不打之间举棋不定。他召集众将商议。有人提议:“韦超凭险自固,我步卒无所施其勇,骑兵无所展其足,且穷寇死战,攻之徒然多损士卒。不如分兵困之,大军则直取江都,覆其巢穴。”

这个建议,用的是刘邦当年攻咸阳之计,主张直奔主题。但刘邦是避实就虚,现在的情况很不一样,高邮是李敬业重兵所在,要想一蹴而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魏元忠反驳道:“避坚攻瑕,是兵家之忌。李敬业的精锐部队都驻扎于下阿溪,只求与我速战,我若一败,大事去了。徐敬猷原来不过是一个赌徒,而韦超等人也并非宿将,兵又单弱,易为我克,李敬业虽欲往援,势必赶不及。我军击败韦超等两贼,再乘胜进击敬业巢穴,彼方即便有韩信、白起,也恐不能抵挡了。”

李孝逸又一次采纳了魏元忠的意见。朝廷军队全力进攻都梁山,战斗可以用惨烈来形容,从早上一直打到晚上,唐军终于啃下都梁山这块硬骨头。这是李孝逸自讨伐以来,取得的真正意义上的一次大捷。李孝逸率部乘胜直逼淮阴。

淮阴城在淮水之南,城池险固。守将徐敬猷是李敬业的弟弟,跟着哥哥本来以为能有半个天下坐,结果却陷入困境。

徐敬猷平时喜欢玩牌,打仗对他来说实在是赶鸭子上架。李孝逸大举攻城,没费工夫就拿了下来,徐敬猷只身脱逃。李孝逸领兵进入扬州府地界,直抵下阿溪北岸,并在此驻扎,两军隔溪相望。

到了晚上,征讨军的后军总管苏孝祥率兵五千,乘小船悄悄渡河,抢先偷营,结果遭到李敬业的伏击。征讨军的果毅成三郎被擒,送到了江都。

匡复军统帅唐之奇为激励士气,指着他忽悠手下部众说:“这个人就是李孝逸!”随后下令,拖出去斩首。哪知道这位成三郎是个不畏死之人,虽然即将临刑,仍大叫:“我是果毅成三郎,不是李将军。大部队今天就要杀到,你们败亡就在眼前。我死了,妻儿老小享受荣耀;你们死了,就会被株连九族,你们还不如我!”

人们对战争性质的认识,从这位下级军官的口中可见一斑。这位忠勇的成三郎,是幽州渔阳(今北京密云)人。“果毅”是他的级别,全称为果毅都尉,相当于大唐几百个外军折冲府的副职,类似于现代的团级干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军官的刚烈表现让人慨叹不已。

就在此时,李敬业的营地上空飞来了一大群乌鸦。魏元忠与行军管记刘知柔不愿意撤军,就对李孝逸说:“这是贼势将败的预兆。乌鸟集幕,势必空营。然而李敬业还没有退,鸟已先集,岂不是将覆灭吗?”

既然天意要灭李敬业,那就只好顺从天意。此时讨伐军的位置,在匡复军西北方向,正好借冬天的西北风放火。李孝逸采用火攻,匡复军立足不住,纷纷退后。李孝逸一阵掩杀,匡复军就只有疲于逃命了。

李敬业不甘心就这么败了,既然风向不对,赶紧让自己的队伍临时来个原地一百八十度打转。临时调动军阵是兵家大忌,结果搞得自己阵脚大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