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母子之间的政治赌局(第2/8页)

刘讷言不会忘记那令他激愤难堪的一幕,赵道生居然一丝不挂地在书案上模仿波斯国的舞伎,动作淫邪不堪,而太子李贤就站在一旁跳脚狂笑,毫无羞耻之色。

刘讷言几次谏阻,都遭到太子李贤的当面呵斥:“本王的私生活,你们也想干涉!”

太子李贤居然有兴趣搞起了同性恋,而且已经发展到同居的地步。

李贤的心计与其母后相差甚远。年轻人不懂得掩饰自己,喜欢处处显露自己性情上的放纵,而这也加速了他悲剧性的命运。

太子李贤虽然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但他依然故我。他甚至当着东宫官员的面说:“我命不久矣,趁我今天还活着,就让我及时行乐吧,谁也不要拦着我。”

太子李贤身上的锐气和鸿鹄之志已经在这种毫无安全感的焦虑中渐渐散失,东宫学者们每每意识到这一点便顿感失望,他们与北门学士争斗的这颗砝码已经越来越轻。

同性之好并不是太子李贤首开风气之门。当年太宗皇帝就杀了儿子李承乾的同性恋人称心,导致李承乾走向谋反之路。如今,太子李贤又沉溺于此,怎不让武则天和那些东宫属官们心有忌惮。高宗皇帝听说后,只是无奈地摇头。

武则天在这件事的处理上,还是有所克制的,她只是教导李贤应该怎样去做一个受大臣们尊敬和爱戴的太子。可是武则天的克制,并没有换来太子李贤的良性呼应,反而惹得对方全力反击。

这时候的太子李贤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的基本观念与武则天截然不同。他甚至隐隐约约地讽示母后,少干预政治。

太子发出的警示让武则天大为震怒,在武则天的心目中,政治地位已经重到与自己的生命一样,要她少干预政治是绝对不可能的! 

李贤撺掇那些拥护李唐的大臣们轮番上书,历陈母后势力过大,已经威胁到了皇权,长此以往,国将不国。母子之间的矛盾很快从幕后直接转移到台前,针尖对麦芒地斗了起来。太子李贤和他的官僚宰相集团与武则天和她的北门学士集团,原来只是处于权力竞争的隐形状态,如今随着太子与天后关系的日趋紧张,双方也由此进入一种剑拔弩张的状态。 

武则天的所有警告,在太子李贤身上根本不起作用。武则天的所有指责,在太子李贤这里都会激起强烈的反抗。李贤并不理会别人的眼光,一如既往地走马飞鹰一日看尽长安花,一如既往地大玩同性之恋。人生的别样风情,作为太子的他又岂能虚度这大好青春。

李贤越挣脱,武则天就越紧锁。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武则天和太子之间的明争暗斗,已经成为长安城街头巷尾的八卦话题。

各种小道消息悄然出笼,而且每一个话题都与武则天有着密切的关系。

2

仪凤二年(公元677年),高宗的身体状况愈加恶化,数次命太子李贤监国听政,处理朝中一些政务。监国之日,皇太子俨然一副君临天下的样子。

自太子监国之日起,东宫属官们的任职,也超越了东宫官署的藩篱。像太子左、右春坊,这时就担当起类似于同中书、门下省的职责。

太子李贤监国之日,在一定程度上,朝廷中枢暂时移往东宫。东宫体制是一个相当完备的权力体系,或者说是一个“准朝廷”。

太子李贤奉命监国,处事明审,赢得朝堂上下一片赞誉之声。

随着太子李贤地位和声望的不断提高,相应地,对于权力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升。官僚宰相们已经洞悉天后武则天的权力野心,他们了解武则天利用北门学士来达到分解相权的目的,他们怀疑李弘的死因,甚至可能怀疑东宫同僚、李弘的家令阎庄之死都与武则天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对武则天也有所畏惧,感到李唐政局正在一步步滑向危险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