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废后,一场充满阴谋的权力角逐(第2/4页)

就算高宗李治对王皇后并没有多少爱的成分,但多年的夫妻最起码也有一份尊重在里面。这份尊重,实际上是对当年一手安排这场婚姻的太宗皇帝的感念与尊重,是对自己的舅父长孙无忌的尊重。那美好的旧时代的荣光,却成了李治内心深处渴望摆脱的阴影。

对于一个登基未久又缺乏自信的年轻君主,李治就算是心有余也力不足。他对那些德高望重的老臣们的屈服,实际上是君权对于相权的屈服。

王皇后已经察觉到武昭仪对高宗皇帝的狐媚之力更甚于萧淑妃,可为时过晚。

武昭仪无声无息地替代了萧淑妃在高宗心中的位置,这个来自尼庵的先帝的弃妇已经牢牢地缚住皇帝的宠幸之手。王皇后哀叹她的轻信和失策,她想与同样受冷落的萧淑妃联手对付武昭仪,但是高宗李治对武昭仪的如痴如醉的爱恋已经坚不可摧了。

武昭仪也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她在宫里的靠山只有高宗皇帝一人。这时的唐高宗李治还没有强大到一个皇帝应该达到的程度。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宰相集团才是真正的强人。

对付强人的办法,不是与强人死磕到底,而是要想办法与其结盟。在人的世界最怕两个字,结盟。武昭仪的结盟只有一个目的,拉拢忠臣,废后立武。

2

我们来分析一下王皇后和武昭仪之间的权力角逐,她们之间谁的胜算更大一点。

王皇后是名门闺秀,出阁则是太子妃,然后又升为皇后。可无数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平静的水面之下,其实早已暗流涌动。

武昭仪已经完全了解,皇后当初之所以支持高宗将自己接回宫,并不是出于无私的爱心,而是想把她打造为自己手中的一把利剑,用来对付情敌萧淑妃。

对于14岁进宫、始终孤军奋战的武昭仪而言,这并不是什么难事。如果皇后真的对她宽大仁慈,而又不求回报,她后面的行动或许会有许多犹豫和顾虑。

在外人眼里,武昭仪对王皇后始终恭敬有加。她将自己摆在皇后侍女的位置,如同皇后的手和脚,为她打理着一切。操纵像王皇后这种内心单纯、被孤立了犹不自知的女人,对武昭仪来说并非难事。不过对于王皇后的母亲魏国夫人柳氏,武昭仪不敢大意。柳氏是个精明且高傲、好权势的女人,她不容其他女人对女儿的后位造成威胁。

武昭仪的内敛低调让王皇后很满意,一度将其视为自己的心腹。可是随着萧淑妃的出局,后宫的权力格局发生了变化。武昭仪是个细心体贴的人,经常将金银布帛、衣服、首饰送给身边的宦官和宫女,就连萧淑妃和王皇后身边的人也收到了她的好处。不仅在物质方面,她对接触到的人都非常客气。

宦官和宫女私下已经在议论,武昭仪宁肯自己穿着朴素的衣服,而把贵重的物品都分给下人,她待人又那么和气……武昭仪的声望就这样从基层建立起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宫里再也听不到有人说她的坏话了。

和那些重门第的上层人物不同,下层的宫女和宦官对于王皇后和武昭仪的评价也是完全不同的。宫女和宦官认为,王皇后虽然不坏,但也说不上哪里好,与他们完全就是两个世界的人。一个别人无法给出准确评价的人,是个模糊的人。之所以模糊,是因为她对身边人的漠然,这种漠然让别人无法走近,无法走进也就无法知晓其内心的喜怒哀乐和所思所想。

武昭仪就不同了,她原本做的五品才人便是半宫妃半侍女的角色,之后更实实在在地做了一回侍女,起点低,每个台阶都是向上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良好的人缘为她后来的夺位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天子虽然换了,宦官和宫婢们却几乎没有什么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