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通往南京之路(第3/17页)

洪大全说郴州天地会大哥许佐昌很重视自己,还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自己。

这个洪大全明显是个很能忽悠的主,那么他的真实身份究竟是怎样的呢?

历史学家们对洪大全的身份和地位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著名历史学家萧一山认为太平天国事实上分两头政治,一头是洪秀全,一头是洪大全,两人同是万岁。萧一山之所以得出这个结论是依据故宫档案中的《洪大全供》,换句话说,萧一山得出结论完全是凭借洪大全自己说的供词。萧一山认为,洪大全是天地会的首领,刚开始的时候,拜上帝会和天地会合作比较好,但后来因为教旨冲突,大量的天地会众脱离太平军。洪大全被捕后,太平天国和天地会的合作正式破产。

观点二:史学家荣孟源也是从洪大全的供状中得出结论,拜上帝会领袖洪秀全和天地会领袖洪大全共同尊奉一个天德皇帝为领袖。洪秀全和洪大全的关系在名义上平等,但实权掌握在洪秀全手中,所以洪大全的地位事实上不仅比不上洪秀全,也比不上杨秀清萧朝贵这些人。洪大全被捕后,拜上帝会排斥天地会,天地会失去依靠后被清军逐个击破。

观点三:著名的太平天国研究专家罗尔纲认为洪大全这个人确实是存在的,但他并不是什么天地会领袖,更不可能跟洪秀全平起平坐,他只不过是郴州天地会的一个堂主。赛尚阿弹压失败后担心咸丰怪罪,故意捏造了这么一个“天德王”,以隐瞒自己的过失。

到底哪一种看法更接近真相呢?我们不妨来辨析一下。

洪大全被抓后,口述了三份供状。第一份供状是由钦差大臣赛尚阿在永安记录下来的,第二份是在河南信阳时洪大全供认的,第三份是在京城录的口供。有意思的是,随着地点和时间的推移,这三份供状内容也经常发生变动。

在第一份供状中,洪秀全说自己是湖南衡山县人,考试不中后自感屈才,于是饱读兵书,欲图大事。几年前,在广东花县遇见了洪秀全和冯云山,引为知己。后来洪秀全在广西起事,把洪大全接了过去,尊为天德王,用兵之道全都请教洪大全。

到了河南信阳后,洪大全又说自己出生在岭南,长在湖南,还说自己是洪秀全花了三百两黄金聘请过去的军师。洪大全还说,自己本来是不想投靠洪秀全的,原本打算投靠两江总督李星沅,没想到李星沅不但不赏识自己,反而辱骂自己,这极大地挫伤了洪大全的自尊。洪大全说,他当时连自杀的想法都有了。结果被太平军的将领胡以晃救了,这才进入太平天国,洪大全认为自己的智谋比诸葛亮还高,所以取了赛诸葛的外号,还封自己为天德王。洪大全反复强调自己是个军事和谋略的奇才,有很多良策可以剿灭太平军,希望咸丰能够赏识。

咸丰也看出了洪大全这人的供词一直在变,他便问大臣们,这洪大全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给事中陈坛说:“洪大全这个人我们以前根本没听说过,估计是个不入流的角色。一定是前方将士担心战败被罚故意拉出这么个人冒充天德王,皇上只需将这个人就地正法就行了,以此拒绝前方将士们徇私舞弊的作风。”

咸丰觉得陈坛说的有道理,但出于谨慎考虑,他还是没有把这个人就地正法,而是让他们押到京城。

刑部官员审问时,洪大全的证词又完全变了,他说自己是广东人,出生于广东南海县,小时候跟着叔叔洪云秀到湖南衡阳读书,咸丰元年到广东游荡时碰到了洪秀全的将领胡以晃。在胡以晃的引荐下,他结识了洪秀全。洪秀全后来赏识自己的才华,封自己为天德王,地位几乎跟洪秀全平起平坐。

总之,审问来审问去,大家就是搞不清楚洪大全哪句话是真的,哪句话是假的。咸丰和大臣们都没办法,只好按照大逆律将洪大全凌迟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