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紧锁的大门(第5/6页)

所以,这次谈判不会有任何结果,中、英两国注定要枪杆子见分晓。

阿美士德等人到达天津港口后,苏楞额负责接待他们。宴会开始时,苏楞额就给英国使者出了一道难题,他要求英国使者跟他一起向皇帝牌位行跪叩礼。阿美士德等人表示这绝对不可以,他还说并不是自己不虔敬,只是他们向来没有这个习惯,见到国王也不过是作揖。

苏楞额则表示,这是礼节,进了天朝就应该按天朝的规矩办事。苏楞额还援引当年马戛尔尼访华时曾问乾隆行三跪九叩大礼的事情,并说副使斯当东当年也在场。斯当东正如嘉庆所说的,相当狡猾,他说自己当年很小,对此毫无印象。他既没有否定,也没有肯定,完全以没有印象推脱,狡猾至极。

双方使者就这个问题僵持了下去,一直谈不拢。无奈,苏楞额作出让步,并上奏嘉庆为英使说话:“这些贡使虽然对吾皇虔敬不二,可惜不敢改变他们国家的礼节,怕回去后受到国王的责怪,所以在行礼时只能按照他们自己的礼节回报皇恩。”

苏楞额如此办事让嘉庆非常不满,嘉庆训斥道:“请你让英国使者反复练习天朝礼仪,他们什么时候熟练,什么时候让他们进京觐见。还有,你告诉他们,天朝所有的臣民,还有朝鲜、安南、琉球、回部、准噶尔等,进京都是按照这个礼节。如果他们练不好这个礼仪的话,让他们永远不要进京。”

然而,苏楞额这人办事似乎缺心眼,他竟然违反嘉庆的旨意带着使者进京。嘉庆知道后,给苏楞额发了一道警告性的上谕,吓得苏楞额满头冒汗,立即让使者停止前进,就地操练三跪九叩之礼。阿美士德仍然不肯退让,反复说自己不敢改变本国礼仪,否则国王必然会重罚。

苏楞额表示,这绝对不可以。阿美士德无奈之下,表示可以按照自己国家的礼仪做九次,以此表示对皇帝虔敬之心。

可是对于嘉庆来说,按照英国礼仪做一百次也不行。气愤之下,嘉庆撤掉了苏楞额,让理藩院尚书和世泰和吏部尚书穆克登额处理这事,可惜这两人也没能说服英国使者。英国使者为什么变得比过去更难说服呢?说白了还是他们国力增强了。

和世泰和穆克登额不能说服英使,但又怕嘉庆责怪,怎么办呢?只能动用中国传统的智慧:先模棱两可上奏,最后出事了推卸责任。

他们上奏说:“贡使们仰承天恩,至诚感服。奴才们让他们操练礼节,可惜他们起跪仍然不是很自如,勉勉强强还算是个礼。”

他们这么一说嘉庆当然高兴了,说明这些使者还是臣服了,只是礼仪不是很熟练而已。就这样,嘉庆让他们带着使者进京。

和世泰等人抱着极大的侥幸心理,希望英国使者能够草率行礼,然后蒙混过关,到时候自己就可以推说他们只是不熟练。

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和世泰不敢直接带阿美士德和斯当东觐见,而是带了其他一些次要的使者先作一个缓冲。

这天,嘉庆坐在大殿之上,王公大臣、文武百官整齐地站在殿上,无数双眼睛瞪着英使行礼。让嘉庆倍感意外地是,这些使者并不像和世泰所说的那样行跪叩大礼,只用英国的礼仪对嘉庆作揖。和世泰大为慌乱,居然捏造谎言说:“他们之所以不能行礼是因为正使生病了,不能行礼,没有正使带头,其他人都不会。”

嘉庆信以为真,还准备请御医为正使治病。接着,嘉庆让副使过来觐见。和世泰一听,完了,只能继续撒谎:“副使也生病了。”和世泰很清楚,副使斯当东态度比正使阿美士德更强硬。

嘉庆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不可能正副使同时都病了。接着,朝堂之上传来皇帝愤怒的声音:“立即将该国贡使遣回国,该国国王的表文也不必呈上,所有贡物全部让他们带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