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新要求(第2/4页)

任何成绩的取得都是要有代价的,就像人活着就要吃饭,要开汽车就得烧油,经济的发展也不例外。经济发展的代价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资源,二是人,是威廉·配第说的土地和劳动,也是马克思说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大差不差,一个意思。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是不考虑发展的代价的,农民可以不戴任何防护设施在农田里喷洒农药,工人可以在重污染的车间里加班加点而无丝毫怨言,只要能产生利润,人们会毫不吝啬地增加原材料的投入,无所顾忌地倾倒工业废水。然而到了新世纪,人们越来越关注发展的代价问题。

在资源方面,我们是资源大国吗?分摊到每个人头上,我们还是资源大国吗?2007年,中国三大能源可采储量占世界的比重,煤炭是13.51%,石油是1.30%,天然气是1.88%。838这一数量和这一比例的能源能保证我们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多长时间?随着经济的发展,八十年代以前的为中国人所自豪的地大物博观念不断地被人们对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的担忧所取代。“可持续发展”这个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才提出来的概念839,到了九十年代就已经为中国广泛接受,1994年国务院公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主要就是围绕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与资源合理利用三个方面展开,新世纪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更是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

既然许多资源是不可能“永续利用”的,那么人们开始思考的就是要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发挥它最大的效用,这就是资源的利用率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发展的单位能耗降低的速度是很快的,从1985年到2006年二十年间,综合衡量应该在七到九成左右840,但是我们一直强调,比较不仅是纵向的,还有横向的,现实的许多数据表明,现代中国经济建设过程中的单位能耗是比较高的,以2005年的每单位GDP电耗为例:中国是1.05千瓦/美元,而同期美国的数值为0.33,日本为0.22、德国为0.21,英国为0.17,而印度也只有0.65。841新时期中国的经济发展,必须更加强调更高效的资源利用率,这已经不是经济成本的问题了。

资源说完了,我们再说人的方面。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人们对于人本身的关怀大多还局限于吃得饱穿得暖,而对于其他方面,似乎很缺少现代人的关心与关注。我清楚地记得小时候(我1975年生),母亲为了给我杀虱子842,直接把六六粉抹在棉裤里面的针线缝里,直接把六六粉撒在头发里,然后用塑料纸包上杀它843。我也曾数次听我的同事刘朝辉844跟我们谈起一件事情:小时顽皮,被父亲追打,急窜到一个大池塘边南瓜秧下,父亲追来,站在塘岸上伸头看了两眼,看没啥反映,转身回家了。朝辉同志很感慨:他当初怎么就不怕我掉塘里淹死了呢?

类似的事情在那个时代很普遍,但是现在却不会再发生了,为什么?就是因为随着人们物质欲望的不断满足,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自身的更高层次的需要。具体化到经济发展或经济建设中,过去人们可以不顾生死,不要健康,为博取温饱而艰苦奋斗,而现在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为了经济发展而需要付出的人本身的代价。

值吗?在衡量物质财富的天平上,人的健康和安全的砝码越来越重。

先说安全问题。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安全事故是不可能避免的,上个世纪这个问题不可能没有,但是远没有现在这样越来越多地引发人们对于生命权的关注。有这样一个统计:2005年,我国每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是0.7人,工矿商贸企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故事死亡人数是3.85人。845中国是一个富煤的国家,作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最主要的能源,煤矿成为推动产煤地区GDP增长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大量存在的小煤矿由于管理不到位、安全技术装备水平低等,造成的事故隐患也比较多,虽经多方治理,从2002年起这一数据在不断下降,然而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讲,仍是一个比较大的数字,2006年,我国共发生2976次安全事故,死亡4746人,每百万吨煤死亡率2.04人,而同期美国只有0.03人,南非只有0.13人。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