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成熟的人类梦想(第5/6页)

本来马克思的父亲想让他去读法律,但他却喜欢哲学,1841年,柏林大学法律专业的学生马克思却以一篇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之区别》取得耶拿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

从1842年4月开始,马克思开始为《莱茵报》撰稿,1842年10月,成为《莱茵报》的编辑。

1843年,一件重要的事情,对马克思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就是著名的“林木盗窃问题”。事情是这样的:在德国本来有大片的森林和草地是公共用地,原来生活在这里的居民都可以在这些地方砍柴、放牧,但是后来,“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的原始积累,使得一些贵族地主把这大片的森林和草地都霸占了,农民为了反对掠夺,便到处砍伐树木。在第六届莱茵省议会中,对所谓“林木盗窃”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地主阶级和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在省议会中坚决维护林木占有者的利益,要求对一切私伐林木的行为处以重刑,甚至要求把捡拾枯枝的行为也当作“盗窃”来惩治。此行为引起全国民众对议会的强烈不满,马克思坚决捍卫“政治上和社会上备受压迫的贫苦群众的利益”,反对剥夺群众使用公共树木的权利,说这是“一切国家的穷人所固有的习惯权利。”499马克思在《莱茵报》上写了一系列文章维护农民的利益,抨击普鲁士政府,《莱茵报》发行量大增,然而却惹怒了普鲁士政府,查封了《莱茵报》。从此他开始了对抗政府,为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的痛苦而富有激情的生活。

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建立了一个“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1847年改组正义者同盟为共产主义者同盟,1864年参加了第一国际,甚至直接参加了起义。当然马克思最大的工作就是写作、论战、批判,就是论证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很显然,这是一个不被政府喜欢的人,不被当权者、有钱人喜欢的人,尤其是其尖锐辛辣的言辞,简直不亚于“高学历恶妇”的咒骂,实在让人有点受不了。所以马克思不断地被驱逐,1845年被普鲁士当局驱逐,1848年遭比利时政府驱逐,1849年5月第二次被普鲁士当局驱逐,三个月后又被法国政府驱逐,鼓动“造反”的马克思和宣传“仁爱”的孔子同样不受各国政府的待见,甚至比“丧家之犬”孔子还不如,连普鲁士的国籍也丢了,成了一名“世界公民”。

人生最痛苦的不是被驱逐,而是人活着呢,钱没了。“百无一用是书生”,喜欢哲学的马克思除了写东西外,没有其他谋生的手段,而他的“反动文章”发表都难,更别想较高的稿费了。更何况马克思又是一个很随性的人,经常拖延要交给报社的文稿,而更不幸的是燕妮又比较能生,总共生了7个孩子,马克思一家的生活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从马克思给恩格斯的信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种生活的窘迫,例如,1852年2月27日的信中写道,“一个星期以来,我已达到非常痛快的地步:因为外衣进了当铺,我不能再出门,因为不让赊账,我不能再吃肉。”5001852年9月8日的信中说,“我的妻子病了,小燕妮病了,琳蘅患有一种神经热,医生我过去不能请,现在也不能请,因为没有买药的钱。八至十天以来,家里吃的是面包和土豆,今天是否能够弄到这些,还成问题。”5011865年7月31日,他给恩格斯的信中又说:“我已经有两个月完全靠典当维持生活,愈来愈多的而且一天比一天更难受的要求纠缠着我”,“整个这段时间我连一文钱也不能挣”,“我诚心告诉你,我与其写这封信给你,还不如砍掉自己的大拇指。半辈子依靠别人,一想起这一点,简直使人感到绝望。”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