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第2/2页)

十六年的混战,中国国民党终于实现了名义上的国家统一,然而二十二年后,中国共产党却最终夺取了国家政权。

中国共产党对这个社会有着绝美的设想,对中国未来发展有着良好的期望,并且也热切地希望那一天尽快到来,但是,历史同样并不随心所欲,我们一直在各种艰难曲折中摸爬滚打。

新中国的建设,止步过,后退过,彷徨过,徘徊过,然而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国民生产总值上升到世界第二位,汽车超过九千万辆,“神舟”问天,航母下水,英国内阁学习十七大报告,印度总理要求“人人捧读”温家宝总理讲话。

细品一下一百七十三(1840-2013)年来的中国近现代史,我们会发现,她远不如古代中国走得那样四平八稳、雍容华贵。比较而言,近现代中国史的脚步明显地凌乱了,少了按部就班,少了气定神闲,而多了期盼、挣扎、反思与比较。韩愈《赠张籍》中有两句诗,“君来好呼出,踉跄越门限。”以此来形容中国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似乎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现代中国,是否已经越过“门限”,再无羁绊,平稳而安全地走在社会主义大道上呢?

好像事情并不能让我们简单地乐观,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发展策略,以效率优先的市场化改革,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持续三十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和不断提升的国际地位,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日益严重的贫富分化,不断恶化的居住环境,日益彰显的能源危机,而这些东西不仅仅只是使我们不幸福,更大程度上它阻碍了中国进一步的发展。

昂首挺胸的社会主义中国,又一次被“绊”住了,如何越过这一“门限”?目标已经明确,方法已经找到,但能否随心所欲,那就要看各种因素的“态度”了。

(三)讲点“政治道理”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由于现代社会分工的细化,“授业”好像是专业课老师的事了,而政治老师只剩下两件事可做:传道与解惑。然而,在弥散着物质、功利气味的现代中国,政治老师的这两件事因为与“业”关联不大,所以也就站到角落上去了。

政治老师的“道理”,都是从大处着眼的,因为政治本身就是“众人之事”。因其大,所以它并不产生于听众个人的主观需要;因其大,所以有距离感和压迫感。也正因为如此,听政治老师讲课是一个让人乏味的事情。但是,政治之道理又是一个不得不讲的东西,因为它是社会的需要、国家的需要、历史的需要,因此,也是个人的理性需要和长远需要。我们说,政治老师之责任,就是要实现社会整体价值导向与学生的个体价值选择之间的无缝链接,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的。

当政治老师十五年了,听各种各样的政治道理也有三十年了,然而难以改变的是政治的那副严肃而令人敬畏的脸。是政治道理本身的问题,还是讲道理的话语方式问题?我看更多的是后者造成的吧。

写这么个东西,看似历史,可能难以摆脱政治老师的职业本性,以求在讲历史的过程中,去总结一点政治的道理。为了使读者能看得下去,本书采用了以下处理方式:把学术通俗化,把道理知识化,把政治趣味化,把历史人性化;不赞美,不指责,避免空洞的说教,避免单纯理论论证,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用俗人的心态去分析,去认同,用常人的逻辑去推理,去论证。

洪秀全也是喜欢讲道理的,但“即在贼中之人,闻之亦不复信也”。那我说的东西你信不信,看了之后才有发言权。所以,抓紧看正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