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祚庥: 在科学和宣传之间(第2/12页)

熊:您的意思是说,有些人觉得许良英他们想争功劳、名誉、地位,所以在反右派运动中把他们打成了“右派”?

何:对。我认为这是许良英等人被划为右派的真正原因之所在。在1957年,许良英倡议开个大会,“纪念于子三烈士逝世十周年”。于子三是浙江大学学生自治会的主席,在学生运动中表现得十分英勇,于1947年被国民党迫害致死。现在许良英要为他的战友,开个纪念逝世十周年的纪念会。那么人们会问,在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中,牺牲的烈士千千万万,为什么要在1957年单独纪念这位死难烈士于子三?!在那个时期,我们受的教育是学生运动必须与工农运动相结合,也即广大工农群众是革命的主体,而学生运动最多是起配合作用。我们不会想到要纪念哪个学生运动多少周年。如果要开纪念会,更需要的是纪念刘胡兰、董存瑞这种工农先烈。如果一定要纪念学生运动中的死难烈士,那首先是纪念抗战时期在一二·九运动中的死难烈士,因为比起解放战争时期的学生运动,一二·九运动影响要大得多!如果要纪念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学生运动,那也一定是首先纪念一二·一运动中死难的四烈士,纪念1947年的五·二〇运动——“反饥饿、反内战”,这些运动比“于子三事件”影响要大很多。1957年,正值五·二〇运动十周年,大家都没有觉得需要纪念一下,突然间许良英倡议纪念“于子三事件”十周年。人们马上就会想到,“一切对‘死人’的纪念,都是为了‘活人’”。活人是“谁”?当然就是时任浙江大学地下党总支书记的许良英同志。

熊:他是在小范围内说的这个话吧?

何:不能说是小范围,他一提出倡议,消息就传开了,否则我怎么会知道呢?按许良英的个性,他一旦提出倡议,就会付诸行动,不是说说就完了。这件事犯了大忌讳,因而也影响到他所领导下的浙江大学里的许多地下党员。不少人对他很有看法。不过,科学院的领导对他有看法,还有另一个背景。1955年中央部署了肃反运动,许良英被肃了一下,怨气冲天。甄别之后,他坚决不肯继续在院部干下去,非要下研究所。虽然院领导同意了,但总还是有隔阂。

思想战线的多个战役

何:关于反右派斗争及之前的多个批判运动,我还可以提供一些政治背景。至于怎么评价,是另外一个问题。解放初期,规定参加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先决条件是“三反一拥”,也即必须认同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关系到是否拥护共产党把革命进行到底。虽然各民主党派在声明中承认“三反一拥”,但实际上他们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联系较多,并不见得真心诚意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所以,解放初期,仍然存在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争夺领导权的斗争。包括科技工作,也有共产党能不能领导的问题。直到1957年后,才完全改变了政治格局。

熊:口服不够,还要心服。

何:为什么开国以后要搞那么多的政治运动?很多人都不理解。原因是他们把那一时期的政治斗争看得太简单了。搞运动的真正原因是,要进一步巩固共产党的领导。解放初期共产党的政权是不巩固的。不仅公开的敌人要推翻你的政权,在统一战线内部也不可能做到完全一致。虽然人家发表声明拥护你,但是不是真正用行动拥护,是不是真按照你的主张去做?那可不见得!我听到某些民主党派成员私下议论说:“国民党不学无术,共产党不学有术,我们民主党派是有学有术。”应该承认,当时的共产党的确学问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