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二(第4/5页)

史书记载,秦昭王深恐其“破璧”(说明他爱惜文物),立刻谢罪固请,招来有司,从地图上胡乱划拉几处城邑,说给赵国。蔺相如感觉他还是想空言套我的美玉,于是告辞下殿,说五天后搞个交玉仪式再给。

秦昭王吃了五天素,洗了干净的澡,五天后大张迎宾之礼,又接见蔺相如。蔺相如说:“秦国自秦穆公以来,二十多个国君,从来说话盟誓,多不算数。下臣实在怕受您欺骗,而有辱于赵国的使命。所以,我已经命人怀揣美玉,偷渡回国了。只要您先把十五城邑割来给我,秦强而赵弱,我们赵国岂敢不把玉按约定乖乖送来。”

秦国群臣一片哗然,好哇,白让我们国君洗了好几次澡,白让我们穿着大礼服久站空

等了半天。左右上来就要拉蔺相如:“相如先生,请跟我们到监狱去一趟。”

秦昭王叹了口气,完全被蔺相如身撼五岳的气势所折服:“算了。如果今天杀了蔺相

如,这交易就做不成了,反倒绝了秦赵之欢(秦国还等着赵国按兵不动配合,以便自己南下喝饮料呢)。”于是,照样以宾客礼接见蔺相如,厚遇之而去。

蔺相如一奋其气,威伸敌国,真可谓、腹具良谋的一时勇者。终战国之世,少有像蔺

相如这样敢于挺起腰杆同势压群雄的国君进行面对面的外交斗争者。蔺相如独擅“完璧归赵”的美名。

蔺相如回国以后,出使不辱于诸侯,受封为上大夫。秦昭王想了想,拿十五个城池换一个饥不可食的烟灰缸,终归不划算,于是也不提交易之事了。

不久,公元前279年,蔺相如又出使渑池会,再次面折秦昭王,迫其击缶。秦昭王算

是被他欺负惨了。赵惠文王回国后,因其功大,封蔺相如为上卿。上卿是爵位(不是官衔),爵位级别高出了赵之良将——廉颇。每次朝会,蔺相如都比廉颇靠近主席台就坐。廉颇于是羞恼起来。

廉颇搞了个新闻发布会,宣言说:“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

舌为劳,靠更年期提前而发脾气折辱秦王,受封为上卿,位居我上。况且蔺相如素贱人(出身低,靠着给赵惠文王的大内宦官总管‘缪贤’当门客而荐举起来的),我则为赵国披坚执锐,横戈跃马,出入于矢石剑戟之中,却屈居其下。我羞,不忍为之下。”廉颇对记者说:“下次我看见了蔺相如这小子,我必piss him off(尿他。我必辱之!)”

廉颇的牢骚确实有道理,反映了赵国一贯赏罚不明。廉颇有斩将夺旗,攻城略地之大功,而蔺相如没有战功,却受高封,表明了赵国封赏标准的随意性和赵王个人意志主导性。这是它不如秦国的地方。

不过,说到廉颇的战功,也不算多么“赫赫”。他是在前不久(五年前,公元前284年)的五国合纵攻齐战役中刚崭露头角,趁着一哄而上,夺了齐属的个别地盘。后来廉颇的几次战功,都是针对疲顿的齐国兴兵而致的。所以这时候的廉颇岁数并不大,并不像戏台“将相和”上面那样大白胡子的老头,开口就是“老夫我满怒胸膛”。戏台上的大白胡子老夫,是受了“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句话的误导,其实这句话是公元前240年左右(近四十年以后)的事情。此时(公元前279年渑池会时期)的廉颇当在三十岁出头。

廉颇在评书中的样子是“面似镔铁,黑中透亮,两道宽眉,斜插入鬓,一双虎目,炯炯有神,一部银髯苫满前胸”。这个描述大约不错,比较传神,只是“银髯”说的不当,即便在十九年后的长平之战(公元前260年),廉颇当为五十岁许,尚不须“银髯”。

不管怎么样,三十几岁的廉颇,开玩新闻发布会,就开车上街,见到蔺相如的车过来,就上去“别”他。蔺相如赶紧急刹车,引车避逆,还常称病不朝,不与之争。蔺相如的门客以之为怯:“受了这样的羞辱,庸常人尚且羞之,况于将相乎。我们请求离职,不当你的小弟了。”(赵人喜欢打架,遇上这种羞辱,怎能不按剑而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