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吞吴九(第3/3页)

越国在浙江北部地区和沿海岛屿上,分裂成数目不详的一群小国,都臣服于楚,当楚的附庸,被楚人压制,于是向南迁徙,南下到浙南、广东、福建,和当地的“百越”一起,最终被秦始皇收编,又被刘邦整编,于秦汉时代,被称为东粤、闽粤及南粤。

而浙江北部的原越国统治区,一直保留着“越”的地理名词,秦汉时代,叫做“会稽郡”。

所有这些扑朔迷离、刀光剑影的传说早已消逝在烟尘飘渺的历史长河中了,留下的只是吴越争霸的这段传奇故事,强烈地震撼着人心,以及我们今天出土的一柄“越王勾践剑”。

这柄剑出土于楚国(湖北省),当是越国被楚王伐灭后的战利品,流入楚都。这口青铜短剑古朴厚重,锋刃锐利,全长半米有奇,剑身上饰有菱形暗格,剑柄前段也用蓝色琉璃镶嵌着细密精美的同心圆花纹(这两处暗纹制作技术至今无法破译)。剑格上有八个错金鸟篆体铭文,显示了此剑的主人“鸠浅”不是别人,就是卧薪尝胆,韬光养晦,吞吴称雄,传为美谈的越王勾践。

我们仍然借助这柄短兵器的罕见珍品,依稀看见当年手执宝剑的吴越勇士,虎背熊腰、血胆之人,在两军冲杀呼啸之中,生死相搏,奋厉锋锐,宝剑剑身,闪烁着公元前五世纪上叶,彻地连天的阳光,和猩红欲滴的血影,回光与幻影,象一枚漩动于空气中的远古黄叶,飘摇而下,激荡着2500年后的历史时空,白云仓狗,梭梭而过,只剩一种难言情怀,踌躇于岁月之中,缭绕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