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郤之难四(第3/3页)

由于晋厉公的失败,晋国最终还是慢慢变成六卿专权,政出私门,最终君权作废,三家分晋。这个苦闷的结局给中原诸侯敲响警钟,在偿尽一番苦头之后,诸侯们到了战国以后开始启动“君权专制化”工程,强化君权,从立法角度来夺卿大夫的权,而不是采取晋厉公这种非常过激手段。这个工程交给法家人物来完成,就是“变法”:不再让大家族拥有封地了,而是中央统一委派郡县长官治理地方,随时任免。大家族没了封地,也就没了自身经济实力,也没了封地上的私人部队,又被取消了世袭特权,总之被骟掉了。后来的官僚全都没了脾气,变成了皇权时代唯唯诺诺的皇帝的奴才——春秋时代士大夫的刚烈直朴性情也一去不复返了,张扬个性与创造力的自由年代也结束了。但君权毕竟稳固了。法家帮助国君建立了一套高效运作且不会犯上作乱(因为已被去势——没有封邑和军队)的“职业官僚体系”。法家给这帮职业官僚们预备了聘任制的入选机制,以及以及绩效考核和军功赏罚等约束激励机制(所谓的法、术、势),使得职业官僚们运作的政府效能颇高,既实现富国强兵的产出结果,又不至于上侵君权。这套体系顺理成章被秦始皇继承开创了未来的“皇权社会”,从而结束了商周的“多家族联合体执政”的封建制度,君权一元专制化成为主流,法家也因此得名为“法家”。但我们也看得出来,法家的理念不仅限于健全法律,更是一整套“君权专制化”的全盘方略。法家了不起啊!从强化君权这一根本目的来看,法家和儒家等于一丘之貉,并不对立。法家务实,儒家讲礼,目的都是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