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合流

“闽系”,家徒四壁

随着永历政权盘踞的大西南风云跌宕,曾经的抗清中心——浙江、福建成了“配角”,郑成功、鲁监国都被我们撂在一边很久了。

尽管从“主角”变“配角”,但这里不曾有一刻平静,依旧高潮迭起、精彩纷呈。

关于“闽系”的郑成功,先前讲到他率部去潮州找郝尚久“打秋风”,逼得郝尚久向清军投降。郝尚久这一反,郑成功在潮州就吃不开了,于永历四年(1650年)七月撤回福建,只留下郑鸿逵在潮州“打游击”。后来李定国进军广东,郝尚久再次反清,郑成功又“应邀”斗了一次地主。

郑成功的实力不断壮大,兵多将广,但地盘成了瓶颈。虽然靠垄断海外贸易攫取了大量财富,但金银财宝不能当饭吃,没有足够的地盘,粮食始终是一个大问题。

去广东打秋风越来越难,再说斗了好几次,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郑成功又将目标锁定到福建。莫非从清军手里抢?暂时还没有这个必要,厦门就有两个现成的地主——郑彩、郑联。

自从郑彩投靠鲁监国后,郑氏集团就分裂了,郑成功占着金门,郑彩占着厦门,一水相隔却形同陌路,郑成功早就看这块堵在家门口的石头不顺眼了。

将郝尚久逼反的那一次,郑成功刚从潮州撤回来,便趁郑彩不在家,率军袭击厦门。郑成功以“送粮”为名引诱郑联出城,郑联也是老实,觉得一笔写不出两个郑字,自家人应该不会算计自家人,居然就信了。郑联也不想想,郑成功主动上门送粮食,除非吃饱了撑的,郑成功有口饭吃就不错了,怎么可能吃撑?

郑联中计,被郑成功给剁了。赶回来的郑彩自知不敌,赶紧向鲁监国求援。前面提到过,郑彩走了麦城,鲁监国求之不得,一句“清官难断家务事”就给打发了。舟山不但不帮忙,张名振等人还痛打落水狗,报当初受郑彩窝囊气的一箭之仇。郑彩无处安身,只能通过郑芝龙的母亲黄氏向郑成功说情,总算是得以闲居厦门。

占领厦门,收编郑彩的部队,郑成功的实力更加壮大。但是,厦门地盘也不大,兵力又剧增,粮食的问题越来越麻烦。

永历四年(1650年)十月,身价倍增的郑成功出师潮州,继续找郝尚久“斗地主”。次年正月,郑成功抵达南澳,跟郑鸿逵“换岗”,准备“舍水就陆,以剽掠筹集军饷”。

郑成功尚未开始“征粮”,有人提出了质疑。这个敢于跟领导叫板的人,便是先跟着郑芝龙降清,再跟着李成栋反水,最后前往福建投靠郑成功的施琅。

施琅并不赞成这次“打秋风”行动。他认为,尚可喜、耿继茂已经在广东站稳了脚跟,如此出师远征,不一定能够达到既定战果。更严重的是,大军主力被牵制在潮州,万一厦门遭到福建清军偷袭怎么办?

考虑到郑成功一向刚愎自用,施琅并没有直言相谏,而是假托“做梦”,拐弯抹角地提醒郑成功慎重考虑。

郑成功偏偏脑筋不开窍,对着施琅就是一顿臭骂:你施琅好歹也是身经百战(跳了好几次槽),怎么跟个娘们儿似的,做个梦就把你吓尿了!你不敢打,那就趁早滚蛋!

一次失败的谈话,致使施琅被剥夺兵权,灰溜溜地跟着郑鸿逵返回厦门。

永历五年(1651年)三月中旬,郑成功率部登陆,占领大星所(今广东平海附近),全歼清军援兵。

虽然郑成功初战告捷,但施琅的担忧正在应验。

闰二月二十七日,福建巡抚张学圣、巡道黄澍(弘光时期著名“搅屎棍”,后来跟随左梦庚投降)、福建右路总兵马得功(绑了朱由崧投降的那位)趁郑成功主力南下,派兵偷袭厦门。厦门的留守部队本来就不多,又是仓促应战,阮引、何德的水师很快就全线溃败,退回金门。守城主将郑芝莞入海逃亡,郑成功妻子带着儿子郑经仓皇逃跑,在海上与郑芝莞会合,幸免于难。三月初一,厦门失守,大学士曾樱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