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第2/3页)

李隆基大喜,问有何要求。董延光曰:“请王忠嗣支援便可。”

李隆基对董延光将军的勇猛提出了表扬,并以他为主将,领军杀向吐蕃。王忠嗣这回当的是副将,主要负责背黑锅。契丹族小将李光弼找到王忠嗣,劝道:“大夫因为爱士卒,所以不想去学延光,拼数万兄弟的性命来博取功名。可如今制书已下,如果董延光没功,肯定会把所有责任都推到大夫身上。大夫军府经略得当,存储满满,为何不拿出数万段绢帛送给朝廷大员,防着董延光的谗言呢?”

王忠嗣欣慰地看着李光弼,“今以数万之众争一城,得之,未足以制敌,不得,亦无害于国,故忠嗣不欲为之。忠嗣今受责天子,不过以金吾、羽林一将军归宿卫,其次不过黔中上佐;忠嗣岂以数万人之命易一官乎!”他继续说道,“李将军,你是真的关心我,可我志向已决,你不要再劝我了!”

李光弼深深拜了拜王忠嗣,“之前是怕大夫被害,所以不敢不说。可如今知道,大夫既然能行古仁人之事,我李光弼如何能及!”

董延光惨败而归,损失惨重。他郁闷至极,终于写成奏疏,“臣诚然想要攻下此城,奈何王忠嗣阻挠军计,坏我大事!”李隆基就知道王忠嗣不肯卖命,一怒之下,想要废了这个不肯讨贼的家伙。王忠嗣被人诬陷,最欢喜的莫过于李林甫了。为了让王忠嗣赶紧死,他让济阳别驾魏林编造谣言,说王忠嗣曾经跟别人强调他从小在宫中长大,和忠王的关系最好。李隆基听完,已经气昏了头。

愤怒中的人,智商是负的。他敕令王忠嗣入朝,让三司鞫审。王忠嗣被罢后,李隆基需要找一人继续担任经略。他听人说哥舒翰名头不小,便立刻把他叫到了华清宫。聊天后,李隆基感觉此人的确不错,遂以哥舒翰判西平太守,充陇右节度使;以朔方节度使安思顺判武威郡事,充河西节度使。

而王忠嗣,却只能待在有司,接受无耻人员的审判。

李隆基暗示审判员,道:“我儿身居深宫,不可能跟外人往来通谋,这事肯定有假。但忠嗣肯定也阻挠军计了,你们就审他这个!”可见,李隆基很希望王忠嗣对自己心怀不轨,用以证明自己出征是对的。

然而,很多人对此事提出了质疑。有人问哥舒翰:“你不是王忠嗣提拔的吗?不也是很有钱吗?贿赂一下判官,有什么不可以吗?”不料哥舒翰却抠门得很,一分钱也不肯花,还说出了自己的理论:“若直道尚存,王公必不冤死;如果他就是得死,我贿赂他们又有什么用呢!”

众人对哥舒翰非常失望,然而,在他们失望的眼神中,哥舒翰一分钱没带,轻身入朝,去见李隆基了。

李隆基很惊讶,“哥舒翰,说吧,你为何要替这个人求情?”

哥舒翰忽然拜倒,“忠嗣含冤,臣愿用我全部官爵赎忠嗣之罪!”

李隆基没吱声,他起身拂袖,往禁中走去(休息去)。皇帝生气了,识趣的都该退下。哥舒翰不识趣,刚刚得宠,就干出了把所有人吓住了的事情。他不仅没有退下,反而紧随李隆基往禁中走去,走几步便磕一次头。走路、磕头的同时,还伴有撕心裂肺的哭声和替王忠嗣求情的声音。李隆基受不了了,他扭头来看满脸是泪、额头流血的哥舒翰。

他这才有些感悟,下令撤销审判,仅仅贬王忠嗣为汉阳太守。可以说,王忠嗣是李林甫害得最不成功的一个人。不过现在好事来了,通过这些烦心的事,李隆基是越来越没耐心管理政事了,干脆不上朝,每日陪贵妃和她的几个姐姐作乐。

这时,总有人问一个烦人的问题:“陛下,朝政怎么办?”

问得李隆基烦了,他挥了挥手,道:“就都交给林甫,朕以后不上朝了,百官去林甫家上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