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魏玄成铁面斥太宗 李叔德年老思裴寂

  

【魏徵】

王珪嘴下,李世民苦,但他并不是极致。

接下来,就要说到鼎鼎大名的魏徵了,一个从来不积口德的人。魏徵先生的威名,江湖上早有传闻,很多时候人们会把魏徵当成是个死性子,为了证明他不是,故而在这里要重新说明一下。

和王珪一样,魏徵也是建成旧党,为隐太子同志出谋划策,多次提醒他先下手为强,可以说是典型的欠揍型选手。

但在李世民面前,他还是用心辅佐,深得李世民信任。

魏徵对李世民说:“臣有幸为陛下办事,希望臣能成为良臣,而不是忠臣。”李世民疑惑道:“忠臣不就是良臣吗?”魏徵从容答曰:“两者区别很大。古时,稷、契、皋陶三位就是良臣,而比干、龙逄就是忠臣。良臣的目标就是,不管用什么手段,只要能把国家治理好就行;而忠臣却喜欢廷争面折,以死相逼,身死国亡,虽然值得佩服,但并不值得学习。”

李世民大为佩服,他没想到,在土土的魏徵身上,竟然有这等盈盈的思想。

没等李世民欣赏完,魏徵加上了最重要的一句,“臣要做就做良臣,而不做忠臣!”

李世民向魏徵请教,“对君主来说,什么是明,什么是暗?”

魏徵说:“这个问题很好解释。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我举例子说,尧曾经私访小民,所以才能得知苗有罪过;舜善于明察,所以才发现了共、鲧、欢兜的罪过。相比来说,秦二世偏信赵高,所以才有黔首之丧;梁武帝偏信朱异,所以才有台城之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所以才会暴死当庭。所以说,君王必须兼听广纳,才能使权贵无法隐瞒罪恶,民情能够上达。陛下别天天憋在庭上,就不会出现这些问题。”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李世民欣然,重复了一遍。

魏徵是个很有意思的人。

之前,朝廷要求整理民间和宫廷歌谣,考察古声,作《唐雅乐》。为了让大家过把瘾,李世民亲自给大家演奏。杜淹听后,上谏,“这里面的《伴侣曲》是齐国将亡时候所演奏的,《玉树后庭花》是陈国将亡时演奏的。声音哀苦,半道上走的人听到之后都能哭出来,不是什么好音乐。”

李世民不以为然,反驳道:“这话不对,音乐好坏在于人,所以听音乐的时候,快乐还是忧伤全在人心,而不在于乐曲本身。将要灭亡的国家,不管放什么样的音乐,都能让人听出愁苦来。这两首曲子存留了下来,朕亲自为你们演奏,你既然听出这音乐的哀苦,那现在怎么没见你哭啊?”

杜淹无语。

魏徵接话道:“古人云,‘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音乐这东西,主要在于人的思想,不在于旋律怎样。”

李世民哈哈大笑。

很多人说魏徵是个硬骨头,可这个故事证明,有些时候,魏徵也很会哄人开心。“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这两句话,是孔子说的,意思就是说,别以为送个东西就算是礼节,别以为敲个钢琴就是音乐,天下有的是满腹诗书的蠢材和博学无能的笨蛋。

魏徵说这话,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也顺便拍了李世民的马屁。

一句话,好还是坏,关键是看说话的目的。

魏徵是个哲理帝。

某日,李世民阅读完杨广同志的专辑《隋炀帝集》之后,对杨广同学的作为感慨万千。见魏徵在场,就问魏徵说:“朕看《隋炀帝集》,这是隋炀帝自个儿写的书,文辞奥妙,看起来他也是个明白人,还知道赞美尧、舜,鄙视桀、纣。可是,为什么他自己做事的时候就反着做了呢?”

“帝王虽然是一国之主,但也要虚心请教,更需要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隋炀帝认为自己很英俊,很有才,骄傲不矜,天天朗诵尧、舜的文章,而身体力行的却是桀、纣的暴行。到最后还不知悔改,有人给他提意见他不听。所以,隋室灭亡也是必然的。这是因为,对他来说,文章只是有文采的东西,而不是能教育人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