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北朝第一刀(第6/12页)

帝国两大巨头第一次会面,尔朱荣采用敲山震虎手法试了一把,“有人说陛下想杀我,可有此事?”孝庄帝心中暗暗吃惊,表面不动声色,坦然道:“外界倒是传言太原王想害我,流言蜚语岂能当真!”

孝庄帝反应机敏,不见一丝慌张,尔朱荣放下心来。双方保持极度克制,努力不把搭在弦上的箭放出去。谁都知道,这一箭出手,便是惊魂动魄,见血封喉。尔朱荣率先表示出诚意,每次出入皇宫只带数十名随从,宫门解剑,卫士不带武器。

孝庄帝本以为尔朱荣率甲兵到洛阳,即使不谋反,定逼迫自己做一番人事变动,不想几日过去,行为中规中矩,不见有什么大动作,杀尔朱荣的心淡了下来。元徽急忙加火道:“尔朱荣纵使不反,陛下能够忍受他的所作所为吗?况且谁又能保证他不反呢?”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孝庄帝体会到身不由己的滋味。尔朱荣部下的言谈大多没能逃过他的耳朵,因为他们根本不想隐瞒。自己的人也是急不可待、跃跃欲试,长此以往难免不走露风声。双方猜忌只会越来越重,总有一方忍不住。

先下手为强。孝庄帝下诏召元天穆入京,北方鲜卑人以其二人为领袖,要下手就一并除去。

武卫将军奚毅向皇帝告密,尔朱荣的部下正策画借打猎为由挟持皇帝去晋阳,然后诏告天下迁都。孝庄帝正寻思奚毅之言的真伪,元徽道:“尔朱荣昨夜在陈留王府说过一句话,足以证明有谋反之心。”

陈留王元宽是孝庄帝侄子,娶尔朱荣小女儿为妻。尔朱荣来到洛阳经常住小女儿家里,昨晚指着元宽说:“我最终会得到你的帮助。”

元宽小小年纪能帮尔朱荣什么忙?不用元徽解释,孝庄帝心中明了。尔朱荣之所以没有动作,那是在等尔朱皇后生子。如果尔朱皇后生儿子,那么就可以杀死自己立外孙,如果尔朱皇后生女儿,那就立小女婿陈留王。

暗算

联想到昨晚做的噩梦,孝庄帝心惊肉跳,对亲信们道:“昨夜梦见我拿刀把自己十根指头全割掉了。”不管怎么说,尔朱荣是孝庄帝的大功臣,没有尔朱荣难坐皇位,没有尔朱荣叛乱难平,尔朱荣算是强而有力的一双手。

解梦太简单,想要什么解释有什么解释。元徽阴沉沉道:“蝮蛇螫手,壮士断腕,吉兆!”

元天穆到京了,孝庄帝出宫相迎,西林园宴射为天穆接风。众人射了几圈,尔朱荣对侍卫们的射术不满意,说道:“近来天下太平,侍卫之臣不再习武,陛下莫如率五百骑兵围猎,让他们练练功夫,陛下也可消消疲劳,散散心。”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孝庄帝想起奚毅告密的话,看来尔朱荣确有诡计,不能不除,一旦迁都晋阳,再做什么都晚了。

九月的洛阳,黄叶纷飞,飘满丹阙。秋天既萧索,又充满收获,胜利建立在敌人的痛苦之上,秋风如刀,谁将成为落叶?

决战前夕,孝庄帝在听故事,听一个残酷的故事。温子升一脸平静,平静得可怕,说到肥胖的董卓被剖腹,脂膏流满地面,点了几日几夜的天灯,又说及李催杀王允屠长安,眼睛未眨一下,神态宁静得像一泓池水。孝庄帝叹了口气,“王允杀董卓后,若赦免凉州人必不会落到那种地步。”孝庄帝直视温子升的眼睛,毅然道:“朕的心你是知道的,即使死了也要去做,何况未必便死。朕宁为高贵乡公死,不为常道乡公生!”

世间的事充满神奇,“高贵”象征曹髦那颗宁死不受辱的心,“常道”看出曹奂自甘堕落的寻常人心态。曹髦虽死,却给后人留下一种精神,宁可站着死,决不跪地生;留下一句传世名言“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尔朱荣之心,岂不路人皆知。难道元子攸倒不如一个曹髦。论心机,元子攸远在曹髦之上,论傲慢,司马昭远不及尔朱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