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王者败北(第3/5页)

在第一次远征日本六年之后,最终决定再次征伐。

此次远征除了要完成成吉思汗的遗训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目的。

元征服了南宋之后,对如何处理南宋的四十万降军感到非常棘手。国内没有了战争,将士们也没有了用武之地,坐视不理的话,会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忽必烈希望通过这次远征,消耗掉他们。他还想把他们转移到日本。忽必烈对以亡宋军为主力的江南军下令:“准备大量的农具、家畜、谷物、锅、釜、家具等各种生活用品。”

一二八一年一月,忽必烈下达了远征令。

按照上年八月确定的战略,阿剌罕担任总将,军队分为东路军和江南军,前者是忻都、洪茶丘和金方庆率领的蒙、汉和高丽的联军四万共九百艘战舰,后者是范文虎、夏贵麾下的亡宋降兵十万共三千五百艘战舰。在兵力上几乎是第一次远征的五倍。

二月二十日,忽必烈在出征之际,下发了诏书。

“始因彼国使来,故朝廷亦遣使往,彼遂留我使不还,故使卿辈为此行。朕闻汉人言,取人家国,欲得百姓土地,若尽杀百姓,徒得地何用。又有一事,朕实忧之,恐卿辈不和耳。假若彼国人至,与卿辈有所议,当同心协谋,如出一口答之。”

从忽必烈的话来看,他还想对日本取得长期的支配权。

奉忽必烈之命,东路军首先于五月二日从高丽的合浦出发。他们本与江南军预定于六月十五日在一岐会合,但是立功心切的折都和洪茶丘擅作主张,提前出发。

江南军在出发前,总将阿剌罕病倒,阿塔海代任,从庆元离港的日期被迫推迟。

日本早已得到元人将要来袭的消息,加固了九州沿岸到山阴一带的防备。

自第一次元人来袭以来,时宗便派出了圆觉寺的开山祖师无学祖元等许多僧人前往中国,搜集了大量关于元的信息。

而且日本军研究了蒙古军的战法,改进了自己的作战方法。

“战争不是以兵力多少定胜负。海陆作战时,陆军占据优势。第一次与贼寇作战我们已知道,贼寇不擅长海上作战。而且,这次来袭的军队当中,有很多是刚刚降服不久的宋军。宋与我国亲近,对元抱有怨恨。如果战势对我方有利,很多宋军便可能投降我方。不能让寇贼着陆。依靠堡垒,将其歼灭于海上。再将敌军诱入山地,围歼之。大船行动不便,乘轻舟射击火箭,然后见机杀过去。贼寇长途劳顿,又是一些乌合之众,不足惧。这次战争,关系到自神武天皇以来的日本国命运。希望各位能拼死保卫家国。”

时宗向全军发下了檄文。

五月下旬,元东路军以对马为跳板,攻向了一岐。少二经资的儿子资时负责守卫一岐。

一岐守军必然会全部牺牲,经资知道这一点,才把亲生儿子派到了一岐。他知道,这无异于给儿子判了死刑。

姿时英勇善战,但终因寡不敌众,与其手下一起壮烈牺牲。岛上的百姓也拿起农具,和守卫的将士一起作战。有的人甚至因为害怕敌人听见自己孩子的哭声,亲手杀掉孩子。

听说姿时壮烈牺牲,肥前的大村、龙造寺、肥后的菊池、萨摩的岛津和松浦的将士都说:“不能让姿时将军白白牺牲。”

这些人相互呼应,对占领了一岐的元军发起奇袭,最终将一岐夺了回来。

东路军失了一岐,于是不等江南军到来,单独朝九州进发了。

六月六日,东路军逼近博多湾。但是,与第一次不同,日本人在岸上修筑了坚固的堡垒,有着严密的守卫。东路军只得避开这些堡垒,在湾口的志贺岛上岸。

对外号称七万的兵船连成一片,覆盖了海面,海面上飘起旌旗组成的长城,甚为壮观。

他们来到了细长狭窄的岛上,动弹不得,又遭到了日本人的袭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