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王者败北(第2/5页)

“卿等并非败给了日本,而是败给了暴风雨。对于卿等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朕已经满足。厚葬战死的将士,厚遇他们的遗族。负伤者要好好给他们治疗。”

同时,忽必烈决定再次发动远征。

一二七五年,元夺取了建康,逼近宋的都城临安。

现在,南宋已成口中之肉,因此忽必烈没有必要担心宋会和日本联手了。

忽必烈心里清楚,第一次远征,蒙古输给了日本。

在此之前对西方的作战中,虽然也曾遭遇过花剌子模的札兰丁这样的英雄,也失败过,但是不过是局部战役,从来没有遭受过这种全局性的失败。

蒙古不败的神话在日本被击破了。忽必烈因此遭受的屈辱和打击是巨大的。

一二七五年二月九日,忽必烈命礼部侍郎杜世忠和兵部郎中何文著出使日本。

元的使者经由高丽,于四月十五日到达了长门的室津。上次的使者潘阜只到了太宰府便回去了,这次为了不重蹈其覆辙,决定过太宰府不停,直接到日本的权力中心与他们面谈。

元使者一行被护送到镰仓。此时,时宗正在加强北九州的海防,打算攻打高丽。元的使者来得不是时候。

“没必要跟他们啰唆。要是他们来道歉也就罢了,竟然不知羞耻来要朝贡。拉出去,斩了!”时宗下令。

“如果斩掉元使,将没有交涉的余地,不如与上次一样,不给他们答复,让他们回去好了,”在场的重臣忙劝阻。

“杀不杀元的使节,理不理他们,该来的还是会来。”

时宗不顾重臣反对,斩掉来使,表明了自己的决心。

忽必烈大概已经预料到使者的命运。他在派出使节的同时,已经命高丽造战舰和兵器,准备发起第二次远征。

第一次远征日本,高丽已经疲惫不堪。高丽国王派金方庆为使者前往元都,诉说了朝廷的窘况,请求不要发起第二次远征。

此时呈给忽必烈的奏文中,是这样陈述高丽惨状的:“……军国之需,敛于贫民,至于罄其斗升,已有采木实草叶为食者。民之凋敝莫甚于此……若复举事于日本,则其战舰兵粮实非小邦所能支也……”

在第一次远征日本的时候坚持主张攻到太宰府、斩草除根的金方庆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

但是,忽必烈完全没有理会高丽的哀诉。

一二七六年,蒙古攻陷南宋的都城临安。一二七九年二月,南宋的残余势力在广州湾头的崖山抱着小皇子沉海自尽,南宋完全灭亡。忽必烈最终完全统一了中国,将目标对准了日本。

南宋灭亡之后的蒙古对日本的远征,和第一次远征完全不同。现在的蒙古大帝国,已经延伸到大陆的东西南北,日本成为隔海相望的唯一目标。

在宋灭亡之前,蒙古的最初目标是想与日本结成盟友,防止其与南宋联手。但是,现在蒙古已经将战争目标锁定日本。更何况,日本军曾经让第一次远征的蒙古军吃尽了苦头,是不可饶恕的敌人。

“朕在位期间,一定要完成祖父所说直到天涯海角的遗愿,现在我们终于要实现了。还剩下最后一个国家,不将其征服,就无法完成祖汗的遗愿。”忽必烈宣布。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远征日本是蒙古大帝国以及忽必烈的最后一件大事。

忽必烈吸收了南宋的海军,增加了不擅长海战的蒙古军的自信。

中日两国的交流源远流长,亡宋积累了很多关于日本的信息。忽必烈让宋国的降将担任征服日本的随军谋士。

一二八〇年,忽必烈开始了远征日本的准备。高丽重新建造了九百艘战舰,亡宋境内四省也建造了六百艘战舰。

这一年的八月末,忽必烈召集忻都、洪茶丘、南宋降将范文虎和高丽王等人,讨论对日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