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南宋亡国(第2/5页)

刘整原本是四川庐州军的谋士,由于被长官所妒,又被奸臣贾似道谗言所害,最终决定投降蒙古。他的话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忽必烈接纳刘整的建议,立即下令建造五千艘战舰。他下令召集降蒙的金宋两国船工,建了大小战船及用于侦查的小快艇,并收集了大量可以使用的船只。

“不用着急,慢慢造。宋跑不了。”忽必烈泰然自若地说道。他和蒙哥的急躁性格完全不同,从来都是不紧不慢。他打算将南宋作为此生中最强大的敌人,一步一步地包围之后,再将其消灭。

旭烈兀曾经说,忽必烈比雷厉风行的蒙哥更可怕,果真如他所言。忽必烈想将南宋这条大鱼完全吞到肚子里,然后慢慢地咀嚼,将其吸收到蒙古。

建造五千艘战舰,训练约七万士兵,将是耗时几年的大工程。

忽必烈在着手建设水军的同时,开始建设大蒙古帝国的都城。

新都被命名为大都。以这里为中心,运输、交通和通信的网络四通八达。沿着从海港直沽引入的大运河,满载着世界各地物品的船只都能够到达大都。大都成为蒙古帝国的头脑和心脏,连接世界各地。

大都有三重城墙——宫城、皇城和外郭,外郭周长六十里,城内有五十坊,外郭的东西南各有三门,北面有两个门,一共十一个门。

城内有壮观的寺院,高层的伽蓝,色彩绚烂的琉璃瓦璀璨夺目。

将东西方的建筑艺术精华融为一体的高层建筑林立,让天空变得狭窄。从吐蕃、尼泊尔、印度等地传来的佛阁、佛像和佛具等,体现着这里对宗教的宽容。

世界各地的商人都聚集在这里,他们看到如此壮观如此规模宏大的都城,无不瞠目结舌。

忽必烈实现了成吉思汗当年以文化建国的设想。他以大都为中心设置驿站,连接蒙古境内各领地,北到西伯利亚,南连大拔、缅甸,西面连接吐蕃、钦察汗国和伊利汗国。

忽必烈完善交通网络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统治,同时也为对宋作战作准备。

新国都的修建与对南宋作战相辅相成,有条不紊地展开了。这些都体现了忽必烈的旷世才华。战争的同时有和平,建设的同时有破坏,国家建设和称霸世界的战略相辅相成。

一二六〇年,忽必烈曾派出郝经为使者出使南宋,通知南宋自己已经即位,并教促南宋履行鄂州之战时签订的停战协定。但是,郝经刚进入南宋的领地,便被贾似道拘禁了。

这成为忽必烈对宋宣战的绝好借口。他是这样说的:“朕即位之后,深以戢兵为念,故年前遣使于宋以通和好。宋人不务远图,伺我小隙,反启边畔,东剽西掠,曾无宁日。朕今春还宫,诸大臣皆以举兵南伐为请,朕重以两国生灵之故,犹待信使还归,庶有悛心,以成和议,留而不至者,今又半载矣。往来之礼遽绝,侵扰之暴不已。彼尝以衣冠礼乐之国自居,理当如是乎?曲直之分,灼然可见。今遣王道贞往谕。卿等当整尔士卒,砺尔戈矛,矫尔弓矢,约会诸将,秋高马肥,水陆分道而进,以为问罪之举……”

但是,忽必烈下诏之后却迟迟没有动武。他是想让将士们听完这个宣言之后,积蓄对宋的仇恨,隐忍自重,扎扎实实地充实军备,等待战机成熟。

其间窝阔台的孙子海都举起了叛旗。但是,海都的叛乱已经无法阻挡忽必烈称霸的步伐。

一二六四年十一月,南宋第五代皇帝理宗驾崩,其侄子赵(礻基)即位,是为度宗。

一二六八年,蒙古水军编制完成,补给线也得到充实,忽必烈决定发起对南宋的进攻。国力充实,将士士气高涨,已经到出兵的时候了。

于是,忽必烈立即召开军事会议。在会议上,刘整献策:“攻打南宋的突破口是汉水边的襄阳以及对岸的樊城。上次攻打襄阳和樊城的时候,阔出和塔察儿两殿下都失败了。如果攻下这两座城池,将能够征服汉水流域,确保补给,展开对南宋的全面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