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365个故事365里路(第3/5页)

一个手提文件包踏破铁鞋的项目经理;

一个被制片人骚扰而选择沉默的三流明星;

一个在公文堆里没日没夜笔耕的小公务员;

一个每天丈夫不回家心里就不踏实的家庭主妇;

一个为孩子的教育机会而愁眉苦脸的平民父亲;

一个含辛茹苦把儿女养大却依然操心着的老母亲;

一个踌躇满志要考公务员的大学生;

一个策划污蔑他人名声的网络水军;

一个爱上有妇之夫的女职员;

一个把财产东掩西藏的民营企业老板;

一个被诈骗破产而筹资再创业的中年男人;

一个亲自把局长老公送去自首的结发妻子;

一个因爆料而受到人身威胁的新闻记者;

一个痛苦地移送着涉腐同事去司法机关的纪检干部;

一个被刺杀的城管和一个被驱赶的小贩;

一个公示期被举报的高级领导干部;

一个因一顿饭而被处分的将军;

一个研究腐败机理的大学教授;

一个就业名额被别人占据的底层青年;

一个把国骂当作爱国的体育冠军;

一个一边献血救人一边放藏獒咬人的富二代;

一个无奈的行贿者或一个欲罢不能的受贿者……

任何角色,你都能从中找到你的对应,找到你阅读体验的万分惊恐和十分欢欣,几多彷徨与些许振奋。也因为故事里的事是过于真实的,却又在日常的社会和家庭环境里藏匿得太深,成为一种或蒙蔽或心照不宣的“内参”,就跟众生的灵魂一样,一面是丰富而多彩,一面矛盾而又危险。所以我们的故事,你会感同身受,不由自主地入情入境。也许听得笑起来,也许听得跳起来;也许听得夙夜难寐,听得一夜白头,也许听得痛快淋漓,欲罢不能;也许听得稀里糊涂,不明究竟,也许听得如雷贯耳,醍醐灌顶。

是啊,这些故事,有的是“潜伏”,有的是“风声”,有的是寒心的情感戏,有的是精心的迷魂阵,心灵的纠葛,命运的沉浮,无形之手的捉弄,汇聚得像个庞杂的戏园——然而,轮番上台的却不是表演,是活生生的江湖铿锵。虽然,我涉足这个行业的时间才三四年,并不是特别长,但故事里的那些事,只要是一个哪怕再普通不过的当代中国人,都不会感到“天花乱坠”。当然,不“陌生”不等于就“熟悉”,熟悉了还不一定能达到“洞察”的境界,即便洞察了,也未必能心相通,情相融,也未必能明其理,悟中道。很多事儿“真实”的简单面貌里,藏着更多的“真实”,其中的“机关”,即便我这样的纪检业内人,也难免“一时糊涂”,非要读到细处、问到深处方才明了!有的故事,听得稀里糊涂,过了几天,回头想起来,才要忍不住拍案叫绝;有的故事听得怒火中烧,回去几天才能平息;有的故事,听得泪水涟涟,却经不起理性的考量,就使自己陷入一份羞耻难当,甚至伴生一份绝望的情绪。很多故事里面,无限的波澜壮阔,经由当事人的描述,倾泻到我的内心。一段时间,我甚至难以承受。要去接受这些故事,接受这些有的甚至荒诞荒谬的故事逻辑的存在,甚至绘声绘色地把这些故事写出来,的确需要一些特别的勇气。

3

说故事,听故事,我们尚且如此,可以想见,那些故事的亲历者,承受了怎样的跌宕。

在我担任纪委书记的几年间,我参加了中纪委和地方纪检系统的好几场学习活动。每次的学习班,都有一个固定不变的课程,那就是心理辅导课。2015年秋天,在中纪委监察部于河北举办的一个学习班上,一位著名心理干预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教授,前来为我们上心理辅导课。他一走进课堂,就对来自中央部委和全国各地的200多名纪委书记学员,开门见山地说,如果我在生活中,而不是在今天这个课堂上遇到在座的任何一位领导,我都会像绝大多数百姓一样,用崇敬的眼光仰视你们,当下,纪委书记这个职业,在赋予你们重托的同时,赋予了你们很多的荣誉,甚至超凡的力量感。然而,今天你们端坐在我的课堂上,说得轻松、好听一些是我的学生,说得严重、难听一些,是我的病人。因为,你们的职务为你们的阅历里积蓄了很多负能量信息,在你们心里装载的沉重故事太多太多,随便拿出一个故事,就能让一个普通人听得心惊胆战,扪心捶胸,甚至心理崩溃,而你们却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背负着越来越多的这类故事,镇定自若地走在雷霆万钧的路上。从我们心理学的角度看,你们就是病人,你们需要放松、再放松,放下、再放下,党性固然可以强大你们的内心,但内心超载太多,就难免弯曲,直至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