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精彩地活下去(第2/16页)

会议间隙,幕僚赶紧找到张发奎,对他说,白崇禧的作战计划表面上好像很妥

当,实际上非常危险。

“以战区现有的劣势兵力,还要发动攻势作战,哪里有取胜的把握?再说,第九十三军防守全州后,马上又要它移师桂林,部队既不熟悉地形,又无时间准备,也不切合实际。”

幕僚建议,应沿用前议,由桂军守桂林,进行持久防御,待援兵陆续到达,时机成熟后,再实行转移攻势,如此比较稳当。

张发奎认为幕僚说得很对,可他又说:“白崇禧对最高统帅部负责,自有其智虑之处,我们何必另出主意,弄到将来作战失利,责任全归咎于我。倒不如由白崇禧一手布置就是了。”

幕僚不以为然,继续进言:“你是战区司令长官,负有整个会战胜败的责任,桂林得失,关系重大,为何不坚持你的意见?将来桂林不保,你还是难逃罪咎。”

张发奎喟然长叹:“反正是广西的事,广西的人,我何必得罪他们,即令桂林失守,究竟谁负责任,自有公论。”

年轻时的张发奎,能打敢拼,北伐及国内战争时期“老铁军军长”的大号,自非浪得虚名,但经过这么多年的宦海沉浮,张发奎变得越来越世故圆滑,反映在战场上,就是失去了指挥官应有的果敢和责任。

自抗战以来,张发奎的战绩只能用乏善可陈四个字来形容,此前他在武汉会战中的表现已经让人大跌眼镜,不客气地说,真的是老态毕现。

会议继续,张发奎“糊涂人办糊涂事”,不仅不反对白崇禧的计划,还随声附和,于是白崇禧的方案得到一致通过。

白崇禧马上用电话向蒋介石进行汇报。蒋介石对攻势作战原则上表示赞成,但是反对由第九十三军守桂林,理由与张发奎的幕僚所说差不多。

蒋介石定了调,白崇禧才不得不对方案进行修改,同意仍由桂军第三十一军守桂林。

会后,白崇禧随张发奎等人一起去视察桂林城郊的阵地工事。按照白崇禧的说法,“桂林将成为东方的凡尔登要塞,守上半年绝没有问题。”

接着去平乐察看地形,平乐就是白崇禧所确定的桂南会战地点。在平东,白崇禧兴致勃勃地回忆了一段辉煌的过往,那还是中原大战时期,蒋介石的“中央军”自广东进攻广西,在平乐遭桂军击败,“被打得落花流水”。

距离上次击败“中央军”,屈指算来,十四年光阴过去,今天又凑巧要在平乐再次进行决战,白崇禧认为是吉兆,“当年的战史,可能重演一番。”

如果论到抗战时期的战绩,白崇禧与张发奎几乎是难兄难弟,都称得上“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典型。在国内战争时期同样威风八面的“小诸葛”,在抗日战场上其实一直没指挥过什么漂亮仗,别说无法与薛岳相比,就连和李宗仁相比,还差着一截,但在这一刻,他突然又变得神机妙算起来。

在那次军事会议上,白崇禧还提出了全省动员的策略。他打电话对蒋介石说,广西民气刚强,且有民团基础,只要给他足够的装备和粮饷,就可以在两周内编成两师、两纵队。将来如果后续兵团无法如期到达,这些部队可立即投入战场。

大战将即,还能编出这么多部队?蒋介石半信半疑,但白崇禧说得如此肯定,又是急于用兵之时,为形势所迫,就勉强点头答应了下来。

这边正在部署,湘桂边境的双方警戒部队已发生了零星的交火,张发奎率幕僚前往全州,对第九十三军的防御部署做最后一次视察。

全州城位于盆地中央,受西北高地瞰制,且无预设工事,因此不利于守。真正利于守的是桂湘交界处的黄沙河,此处的防御阵地乃军委会直接定点的国防工程,以洞穴碉堡为中心,具备相当规模。衡阳会战时,张发奎曾到黄沙河视察,当场称赞它是广西抗战的第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