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拉出来遛遛(第4/11页)

杨干才会吟诗作对,喜欢谈古论今,平时也自诩为一文化人,怎么能出手体罚呢,他让你干耗着,耗到下次打胜仗为止。

拿着杨森的令箭,杨干才策马当先,几乎与日军同时到达南林桥,一顿拳脚,打得敌人落荒而逃。

此后经过一个月的拉锯战,杨干才吃肉喝汤,把南林桥外围的日军全部扫荡干净,让对手见识了一下什么叫谁的地盘谁做主。

小股进袭无法奏效,附近咸宁据点的日军倾巢出动。

趁来敌立足未稳,杨干才发起凶猛冲锋,短兵相接处,使日军占有优势的火力无法完全发挥作用,双方展开了血肉相拼的肉搏战。

既为杨家孙,杨干才的武术功底不差,别看岁数不大,在四川却也有袍哥的背景。这种拳拳到肉、刀刀见血的功夫片,他是一定要亲自参加的,战场之上,马刀砍到手麻。

清场时一算账,第二十军折损两百余人,日军伤亡亦以百计。

日军从正面难以下嘴,便以坦克和骑兵打头,步兵随后,攻第134师之侧翼,杨干才扎定马步,沉着应战,又将其击退。

十二天内,杨干才连挫日军七阵,引起外界极大的关注。武汉失守以后,报章久无捷报,急需猛料,于是连篇累牍地进行报道,湘北民心士气均为之一振。

倒是杨森自己不放心了。他读的不光是捷报,还有战报。上面记录,第134师伤亡不断增多,再考虑到杨干才出战后已厮杀二十多天,中间没有任何休息时间,恐其支持不住,于是三令五申,要杨干才暂时退却,以便休整补充。

杨干才遵命退出南林桥,但他只休息了一天,未等补充,又回师反攻,将南林桥外围据点全部拔除。

杨森自己就以悍勇成名,一般的勇将在他眼里都不算勇,看到这里,也不由惊叹:“杨干才真不愧为我家勇将。”

杨干才犹如青年杨森的翻版,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他身上就像装了电池,而且是永不耗尽的那种。两天之后,杨干才约同集团军内的友军,兵分两路,对南林桥实施前后夹击。

日军对这个打不死、累不倒的凶神已经感到害怕了,出兵欲切断其后路,斩其尾。

杨干才制敌以先,早就分兵堵截,你想踩他的尾巴都踩不着。这位有袍哥背景的师长有很多鬼点子,他发现附近有座空荡荡的大房子,猜到日军必定会入住,便提前在房子里埋下了地雷,日军一支运输队胆够大的,不知深浅,还真进去了,结果……刘席涵五天攻下南林桥,还靠老天相助,大雾帮忙,杨干才什么都不靠,他靠勇猛加点子,也是五天,再次收复南林桥。

江湖上,从此多了一位高手。

杨干才一举成名天下知,在一众年轻将领中崭露头角,人人都知道杨森有一个特能打仗的侄孙,为“杨家之干才”。

第二十军中杨家子侄的集体浮出水面,叫响了“杨家将”的名头。湖南一家报纸天天连载“杨家将”,对杨汉域、杨干才等人进行长篇报道,后来因读者追捧,还汇集成册,出了单行本。

到抗战中后期,总部驻于武汉的第十一军成了唯一带有进攻性质的日军野战集团,第33师团、第6师团等均归第十一军指挥。

与中国的军或者集团军不同,第十一军某种程度上更类似于战区,所属师团平时都处于防守状态,遇有大战,才进行临时调动和集中,以形成局部优势。

中方部署于武汉周围的几大战区,以第九战区军力为最强,对第十一军的威胁也最大,而“湖南是中国的心脏,长沙是湖南的要地”,在武汉失守后也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第十一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早就计划对第九战区发起一次大规模进攻。

第九战区包括薛岳和杨森在内,都闻到了大战即将到来的气味。杨森经历过淞沪会战和大小关之战,对强敌的厉害之处深有体会,他知道将来的战役,绝非通山或南林桥战役可比,必然非常难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