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统一之战(第6/12页)

在这一阶段,黄毓成的计谋相当务实有效。当杨森出击时,各个诸侯都互不支援,尽看别人的西洋镜。赖心辉气得不行,发求援电时张口就骂:“衮衮诸公,盘盘大才,拉我上去,一个不来,我若垮了,你怎下台?”

被杨森打垮的,可不是刘斌那样的小虾米,全是大鱼大虾,接下来矛头便直指刘湘。

面对杨森的步步进逼,刘湘急忙派人前去议和,但杨森置之不理。

刘湘在做了“主公”之后,已不会也不可能再像“刘莽子时代”那样亲自上阵搏杀,他最擅长的也由力战移到心计。讨饶不成,他只好采取打进去拉出来的策略,利用速成系的关系和影响,转而策动杨森的部下,分化其内部。

这一手相当有效。

当杨森邀请众将讨论下一步作战方案时,黄毓成提出,应继续采取分化瓦解之术,即以消灭刘湘为重点,同时拉拢邓锡侯和袁祖铭。

袁祖铭就是那个流亡黔军的头目,在黄毓成看来,即便邓、袁作壁上观,只要不参与刘湘一方,打刘湘就没有问题。

当然你要拉拢人肯定得有代价,在这个节骨眼上,代价还小不了,蝇头小利人家是根本看不上眼的。

黄毓成主张,将兵工厂枪弹及盐税分给邓、袁,并且在击败刘湘后,把夺到的防区、部队、军饷,也与邓、袁进行分享。换言之,就是让他们入股,有了这么大的股份,不信邓、袁不上钩。

那些事先被刘湘买通的人因为心中有鬼,不敢说不打刘湘,但他们争辩说,何必分那么多好处给邓、袁,我们要打刘湘,自己的力量已经足够,这两人如果识时务,就保持中立,如果与刘湘结成一伙,那就正好搂草打兔子,“一鼓而铲除之”。

杨森果然舍不得再割肉出去,他虽同意黄毓成去策动邓、袁,开出的却都是空头支票。

在说动杨森一毛不拔的同时,“内鬼”们还趁机表示,部队连续作战,已疲惫不堪,需休整一段时间才能与刘湘作战。杨森觉得有理,认为大局已定,消灭刘湘只是早晚的事,何必急于一时,那就先坐下来歇一歇吧。

黄毓成苦苦谏言,杨森仍顾左右而言他,黄毓成的话全没听得进去。杨森翘着个二郎腿,以为稳操胜券,那边刘湘则乘此机会上下打点。他首先亲自找邓锡侯谈话,一甩手便是大手笔:只要打倒杨森,以后速成系以外的部队全归邓锡侯收编,成都也归邓锡侯控制。

邓锡侯是水晶猴,当然要盘算来盘算去。就在他尚犹豫不决之时,刘湘又马不停蹄地联络袁祖铭。此时黄毓成也派出了特使,且驻于袁祖铭处,袁祖铭渐渐已被说动,但他提出的至少分得自流井盐税的要求,却未能得到正面回复。接着,杨森又派兵推进,把黔军赶出了部分防区,此举无疑是把袁祖铭推向了刘湘。

与杨森截然相反,刘湘对袁祖铭是有求必应。袁祖铭说希望以后每月能拨给他军饷四十万,刘湘一口答应。不仅如此,他还主动承诺,倒杨之后,会让成都兵工厂尽快打造两万支步枪和大量子弹,以帮助袁祖铭打回贵州,驱逐滇军,直至进攻云南。

袁祖铭随即写了封亲笔信给黄毓成,信中说:“子惠(杨森)无联帅(刘湘)器识,公(黄毓成)亦迹近明珠投案之陈宫。”

在袁祖铭的眼中,黄毓成就是三国里那个足智多谋的陈宫,可惜投错了主公。你怎么能投吕布呢,吕布者,勇则勇矣,不过一无脑匹夫耳,你得投皇叔啊!

袁祖铭毫不犹豫地投靠了刘湘。

袁祖铭这里得手后,刘湘马上告知邓猴子。邓锡侯一听,也决定助刘倒杨。

袁、邓统统变成了敌人,杨森这才有些着急,他托人转告邓锡侯,说愿送他一批钱和枪弹,然而为时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