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逆才”魏征(第2/9页)

贞观三年,魏征终于被唐太宗没有顾虑地升任秘书监,三年之后,魏征又双进位宰相,名正言顺(以前他也曾以谏议大夫的身份参与宰相议政)地与房玄龄、李靖、王珪等一起参加政事堂议会(贞观四年前,参加政事堂议会的有杜如晦,贞观四年时,杜如晦去世)。

不管是做谏议大夫时,抑或是成为宰相,每遇朝政之事,提出治国建议最多的便是魏征。

贞观六年,魏征升任门下省长官侍中,掌管机要,参议国政,并负责审察诏令,签署奏章……一时之间,门下省的权力因他的存在而增强,唐太宗甚至给了魏征副署皇帝诏令的权力,成了大唐帝国的把关者……

然而,虽然唐太宗对魏征如此重用,魏征这个“逆才”,依然经常犯颜唐太宗,让唐太宗威仪扫地……

第一百零三节 长乐公主的嫁妆

(1)

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唐太宗将他与长孙皇后所生的女儿——长乐公主许配给了长孙无忌的儿子长孙冲。

长乐公主李丽质不管是从长相上还是性格上,像极了长孙皇后,很得唐太宗和长孙皇后的怜爱。

皇帝嫁爱女,且要嫁给的人家是吏部尚书长孙无忌的儿子,长孙无忌又是长孙皇后的哥哥,唐太宗的发小……可以想象,这样的联姻不引起重视都不可能。

唐太宗也决定一改节俭,大为操办。为此,他对众臣说:“长乐公主是皇后所生,朕和皇后都很钟爱。近日将要出嫁,在礼数上一定要有所增加才是。”

原本皇帝嫁女都是普天同庆的事,如今皇上还亲自在众臣面前提出,自己这个女儿的出嫁一定不能像以前一样简单朴素,众臣当然极力附和,都说“陛下所爱,欲少加之。”更有爱拍马屁者还提出,长乐公主的嫁妆,一定要双倍于永嘉公主(李世民的妹妹)才是。

这种说法,按理说也无可厚非,如今正值大唐盛世,又是皇上的掌上明珠出嫁,如此大喜事,自然要比以往任何一场婚礼都要隆重才对。

唐太宗听众臣这么说,满意地点点头,正要宣布退朝,魏征突然上前一步说:“陛下,臣以为,长乐公主的嫁妆,一定不能比永嘉公主的多。皇上在这件事上,不能有所偏向,一定要一视同仁。陛下只有给长乐公主的嫁妆和永嘉公主的一样多,才能彰显公平。”

唐太宗那刚刚还微笑的脸,瞬间就垮下来了,可又不好当场发作,只得说:“众爱卿是不是也和魏大人的想法一样啊?”

“陛下!魏大人的话,臣绝不赞成。”萧瑀早就看魏征不顺眼了,如今见连皇家私事都要掺和,他实在忍不住了,大声说。

“萧爱卿,你又有什么不同看法?”唐太宗虽然面无表情,但心里还是高兴的。

如果是其他事情,唐太宗一定会阻止萧瑀说下去,因他知这二位是死对头,都不是善茬,争起来一定会没完没了。可今天,他决定让他们争,他要从这二人的争论里,看看其他大臣的反应,看看还有多少大臣认同魏征的观点。

“陛下!臣觉得魏大人是在吹毛求疵,仗着他谏议大夫的身份,什么事都要反对。”萧瑀说完,将脸转向魏征,“魏大人,你怎么能将长乐公主的出嫁和永嘉公主的出嫁相比较呢?永嘉公主出嫁时,正值百业待兴,嫁妆少是可以理解的,可现在是大唐盛世,国力强盛,长乐公主出嫁,怎么能还像以前那么寒酸?”

其实他更想说的是,长乐公主是皇帝的女儿,而永嘉公主只是皇帝的妹妹,就这二人的身份来,出嫁也不能用同一标准。

唐太宗那严肃的脸上,渐渐浮现出了笑容。没错,如今是盛世,盛世自然有盛世的做法。不过,笑容并没有在他的脸上停留多长时间,很快就被魏征接下来的话逼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