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慎刑和恤刑(第3/8页)

唐太宗说完,停了一下又说:“朕想任张蕴古做执掌全国刑狱的大理寺丞。你们觉得怎么样啊?”

“皇上圣明!”

众臣齐声说。

于是,张蕴古因一本《大宝箴》,从幽州府的一个小官吏,来到了长安,做了大理寺丞。

然而,就在张蕴古准备将满腔热血贡献给国家,以报答皇上的知遇之恩时,灾难来了。

俗话说,“福兮祸所优,祸兮福所倚”。张蕴古怎么也不可能想到,仅仅只过了三年,皇上对他的提拔,竟然会要了他的命……

(2)

那是贞观五年(公元631年)的事,唐太宗接到奏报,称河南沁阳有个叫李好德的人,说自己是神仙下凡,整天神神道道,说一些鬼怪异事,甚至还妄议朝政,诋毁皇上。

虽然“妄议朝政”怎么个“妄议”法,“诋毁皇上”都“诋毁”了些什么,奏报者并没有说清楚,也没什么证据显示,但这足以让唐太宗生气至极。他想,自己悉心为民,让天下统一,百姓安乐,竟然还有人妄议朝政,诋毁自己,真是岂有此理。

这李好德到底想干什么?整日妖言惑众,难道有什么其他企图?历朝历代的皇帝,无不称自己是上天安排的管理者,这李好德竟然也说自己是神仙下凡,什么意思?一定没安好心。

唐太宗越想越生气,当即下令将李好德逮捕入狱。审问后如证据确凿,便以谋反罪、妄议朝政罪处置。

那么,审理此案的是谁呢?就是因那本《大宝鉴》而被唐太宗提拔的大理寺丞张蕴古。

为了谨慎起见,张蕴古亲自审问李好德,审问过程中,发现李好德言语混乱,神志不清,便怀疑他有精神病。在又派人去河南沁阳做了一番了解后,上奏唐太宗说:“李好德有疯癫病,按照法律不应当治罪!”

这本是一件简单的案子,而当唐太宗看到张蕴古的奏表时,也甚感欣慰。因为他之所以生气,令人抓李好德入狱,是因为在天下安泰之时,竟然有人不怀好意,妄议朝政,诋毁他,破坏他的清明。如今,既然这个人是个疯子,一个疯子的疯话,自然没人会当真,别人不当真,自己的清明也就保住了。

“既然只是一个疯子的胡言乱语,那就随他去吧!”

唐太宗赦免了李好德的罪,李好德被无罪释放。

张蕴古很为李好德高兴,因李好德虽然是个疯子,却在疯前棋艺了得,而且他的疯时断时续,清醒时,依然是个棋艺了得的人才。张蕴古本是棋痴,早闻其大名,也一直想和李好德对弈,无奈没机会见面,好不容易见了面吧,李好德又是个罪犯。现在好了,既然李好德被皇上赦免,他就是个无罪之人。既然他是个无罪之人,那么自己就可以等他清醒时,和他对弈了。

张蕴古的兴奋可想而知。

然而,世上最难得的是个“巧”字,而最怕的也是个“巧”字。由于太过迫切,张蕴古竟然亲自去接李好德出狱,巧的是,出狱时,李好德又正清醒着,而更巧的是,张蕴古接李好德出狱,两个人说说笑笑的场景,又被正巧路过的治书侍御史权万纪看到了。

“早闻先生棋艺不凡,本官可否邀请先生对弈一番?”张蕴古和李好德一番热情问候后,张蕴古毕恭毕敬地对李好德说。

那时候的张蕴古,并未将自己当成官吏,也没把李好德当作刚刚释放的囚犯,而将他视为老师。

李好德知道自己被赦免,全靠张蕴古的上表,当然很感激,也拱手施礼道:“小民能出狱,全靠张大人,还有什么不答应的呢?”

“好!好!”张蕴古高兴地说,“请!请!请老师去寒舍一叙。”

两个人就这么说笑着上了张蕴古专门为李好德准备的轿子。看着轿子远去,权万纪有些晕头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