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浅水原之战:李世民大战薛举(第3/18页)

李建成看了看父亲李渊,又看了看弟弟李世民,李世民的话也有些出乎他的意料。打薛举,似乎更像是他的建议。对他而言,打薛举最稳妥,既不是这些割据势力中最强的,也不是最弱的,最适合下手。

李世民感受到了哥哥李建成投射过来的疑惑目光,没有回应,只是在心里暗笑一声。确实,打薛举,并非出于李世民的本意,而是听取了李靖的建议。

几天前,李世民与长孙无忌聊时局时,对于李唐先灭哪个割据势力,是李密还是窦建德,产生了分歧。两个人争得不可开交,且各有各的理由,谁也说服不了谁。

“李密在瓦岗军的威望越来越大,手底下人才济济。”李世民说,“拿下他,便拿下了他手下的英才。”

对李世民来说,打李密除了李密威胁很大外,还因为他手下有很多他想拥有的英才。

“是!李密手下是有很多猛将,不过又怎样呢?二郎你也说过,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些人里,最得民心的是谁?是夏王窦建德。”长孙无忌说,“此人对李唐的威胁最大,我认为,最先解决掉的应该是他!”

长孙无忌很少激动,可和李世民为此事争得太久,也有些急了,大鼻孔里发出呼哧呼哧的声响,像在拉风箱。

“窦建德得民心没错,可窦建德是这些人里,最没有野心的一个人,对我们没有威胁!”李世民也有些急了,脸和脖子都变成了绛红色。

谁也说服不了谁,谁都说得有道理,到底听谁的呢?

两个人争累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决定听李靖的建议(他们本想听刘文静的,无奈碍于李密与刘文静的关系,怕意见不客观,也便作罢)。

李靖不知李世民急召他来秦王府为何事,刚开始有些忐忑,匆匆赶来才知道是为先打谁而争论,哭笑不得。

“药师兄快来快来,给我们做个决判!”李世民把李靖按在椅子上说。

李靖一来,李世民和长孙无忌便各抒己见。他也只是默默听着,见他们说完了,这才说了一个他们两个都没想到的名字:薛举。

“他?为什么?”李世民和长孙无忌同时问。

李靖用他一贯的清冷语调说,薛举最近气势高涨,若论实力又稍逊于李密和窦建德,最适合拿来“杀鸡骇猴”,还说打赢建国第一仗对唐朝廷和唐百姓都是一种鼓舞。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一想,确实如此,再加上他们的意见不统一,也就认同了这种看法。于是,在李渊问起时,李世民便脱口而出:薛举。

“大郎?你认同二郎的意见吗?”李渊又问了一句。

“儿臣和二郎的看法一样!”李建成说。李建成有些垂头丧气,不为别的,只因李世民率先说出了这个答案。

果然,李渊不易觉察地叹了口气,为太子李建成没能提出有新意的见解,跟着李世民人云亦云而失望。

“那就按二郎说的来吧!”李渊说。

就这样,公元617年12月,唐高祖李渊派秦王李世民领兵攻打西秦。

(2)

能割据一方者,没有弱者;不老谋深算,又岂能做得了强者?

在长安的李渊和两个儿子商议攻打西秦,夺陇西时。秦州的薛举和两个儿子也在商议,怎么攻打长安。他们没有李渊父子那么纠结,不会为攻打谁而犯难,他们一门心思只想攻占长安。

“有唐就没有西秦,有西秦就没有唐!”薛举对两个儿子说,“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我们必须先于他们下手!”

薛举说起李渊和长安来,是带着恨意的,像是李渊父子抢了本该属于他的长安似的。

从他嘴里抢走的食物,他怎么可能不夺回来?

“怎么吃进去的,就怎么给我吐回来!”这句话在薛举的心里,已经藏得快馊了。

“先攻泾州(今甘肃泾川县)!”薛仁杲一脸横肉,冷着脸说,“这是他们的军事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