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解雁门之围(第4/10页)

“不行,要赶快回去,不然娘子要担心了!”李世民想。

他四下望着,希望找人问一下,找一条近道。可四周根本无人可问。口渴了,马也累了,不如去河边喝点水,休息一下。李世民这么一想便策马朝着水流声奔去。不一会儿就来到了一条河边,河水清澈透底,流水不急不缓。李世民下马用水擦洗了把脸,又用双手掬了些水喝。

河水清甜,在他又俯身掬水时,发现上流河面上漂着一根木头,木头上系着一个东西,系着东西的是根飘带,在水中红艳艳的,随着水流一浮一沉,很是醒目。

李世民本不想搭理,可刚扭过头又有了好奇心,在那根系着红飘带的木头飘到他面前时,他下河捞起了它。红飘带系着的是块用牛皮包着的东西,想必是怕进水。李世民越发好奇了,他解开红飘带,从木头上取下牛皮裹着的东西,一点点打开,发现里面有封信。再一看,李世民的眼睛瞪大了,心咚咚直跳,看完信,脑子里先是嗡嗡作响,接着便一片空白。

“陛下的诏书!急诏!陛下有危险了!”他喃喃一句。将急诏又连念几遍,汗水从额头、背上流了出来,“陛下现在很危险!陛下被突厥兵围困在雁门了!”

李世民连叫几声,将那诏书揣在怀里,跃上马,一拍马屁股,马狂奔起来……

第十九节 隋炀帝被困雁门

(3)

隋炀帝确实被困在雁门了。

喜爱巡游的隋炀帝,即使农民起义军到处都是,还是不顾身边臣子的劝阻,执意要去巡游,没想到,巡游到雁门时,遇到了他的死对头——突厥骑兵。

这可不是偶遇,突厥兵是有备而来的,这一点隋炀帝绝对没想到。突厥始毕汗此次正好利用了隋炀帝喜好巡游的特点,亲率几十万大军,包围雁门。他的目的很明确,灭掉隋炀帝。隋炀帝连年讨伐他们,已经让他们怒不可遏了。

雁门共有四十一座城,竟然被他们攻克了三十九座。他们正一点点地缩小包围隋炀帝和他皇家卫队的圈子,他们一定要将隋炀帝置于死地。

隋炀帝哪里经历过这种危险?在他找上门去攻打突厥时,根本没想到自己也有被围着打的时候,且无力反抗,还在自己的领地。

好几次,突厥弓箭手射出的箭已到了他的身边,眼见保护他的皇家卫队的人数在一点点减少,隋炀帝真的怕了,以为自己这次命将休矣。他抱着爱子——赵王杨杲号啕大哭起来。根本顾不上帝王的体面,在死亡面前,脸面又算得上什么呢?

“看来,朕的命要丢在雁门了啊!”隋炀帝一边哭,一边慨然长叹,“可惜那长孙晟不在啊!他要在,匈奴怎么敢如此猖狂?”

隋炀帝在那时特别怀念突厥的克星——长孙晟。

隋文帝时期,隋文帝也将突厥看成了眼中钉,肉中刺,想要把它彻底拔除。可几次征战都悻悻而归。长孙晟便向隋文帝出计,说突厥之所以这么难对付,就是因为他们太团结了。如果使用反间计,挑拨突厥可汗间的关系,让突厥产生分化,就好对付得多了,而且即便是不全消灭,也威胁不了朝廷了。隋文帝接受了长孙晟的建议,长孙晟也成功将突厥分裂成了东、西两部分,而且还又使出一计“美人计”,将义成公主送到东突厥和亲。

笼络一个,打另一个。长孙晟在笼络了东突厥后,又配合东突厥打败了西突厥……这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西突厥一听长孙晟的名字就害怕,因长孙晟,突厥对隋朝有所忌惮,也老实了很多,可如今,长孙晟死了……

那时候的隋炀帝,绝望了,以为自己必死无疑,甚至想要放弃挣扎了。

“陛下,还没到山穷水尽的时候!”隋炀帝的亲信宇文述说。

“还没到山穷水尽?这还不算山穷水尽吗?”隋炀帝愤怒道,他将这一切都怪罪在宇文述身上,“如果你们也能有长孙晟的智谋,我们何至于会遭此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