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万类霜天竞自由:文化镜头剪辑(第3/10页)

中国固有的佛教在清末日趋衰落,民国初年重又复兴,新文化运动之后更趋蓬勃。1920年唐继尧邀请中国佛教会发起人欧阳渐到云南讲经,赵恒惕邀请新佛教运动的头号领袖释太虚(1896-1947)到湖南讲经。1921年,大总统徐世昌颁赠太虚“南屏正觉”匾额,1922年浙江督办卢永祥因水灾请谛闲主持息灾法会,在西湖放生。1923年,朱庆澜等在哈尔滨、长春、营口兴庙办学,复兴东北佛教。1924年,成立了中华佛教联合会。1925年,段褀瑞执政府请太虚在中央公园主持护国般若法会……佛教进入了一个“现代化”的新阶段,梁启超、熊十力、梁漱溟、汤用彤、杨度等对佛教思想和文化进行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深人钻研,推动了佛学研究的发展。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佛教色彩也是相当明显的,鲁迅对佛教有着相当深刻的研究,许地山、废名等人也是援佛入文的大师。

在艺术领域,从清末传人中国的西方艺术发展到20年代前期已经在中国扎根。1922年,学校里的“乐歌”课正式改称“音乐”中国人学会了许多西洋歌曲,并经常填入新词。1920年,上海成立了以演奏民族器乐为主的“大同乐会”,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和上海专科师范学校都开设了音乐专修科。1922年,北京大学成立了音乐传习所。1922年民国政府公布新学制,将舞蹈纳人体育课中。1921年,黎锦晖写了第一部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后来歌舞剧的影响逐渐扩大。1926年黎锦晖创办了中华歌舞专校,对中国的音乐舞蹈事业尽力甚多。

20年代,也是中国开始建设自己的电影事业的时代。1920年,梅兰芳演出的《春香闹学》和《天女散花》被拍成电影,梅兰芳细腻的面部表情和优美的舞姿身段在影片中得到准确的再现,一时大受欢迎。

1921年7月1日,上海夏令配克影戏园首映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讲述赌输的阎瑞生将身携财宝的妓女王莲英骗至郊外,夺财害命,后来被捕伏法的故事。这故事本是一件真实的新闻,影片风靡上海,轰动一时。

中国第二部长故事片《海誓》也于1921年开拍。热恋中的画家与少女海誓山盟:负心者蹈海而死。后来少女另嫁他人,又在婚礼上悔悟,但画家拒绝了她。少女走向大海,画家赶来救起,终成眷属。从这两部片子可见,中国故事片以侦探片和爱情片起步,一开始便具有较高水平。

1922年,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次年推出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孤儿救祖记》,讲述较为典型的中国家庭谋产陷害故事,进行民族化的初步尝试,大受欢迎。此后又拍出《苦儿弱女》、《好哥哥》、《玉梨魂》、《最后之良心》、《上海一妇人》等片,涉及了广泛的社会问题,摸索出一整套电影理论,培养出郑正秋、张石川这样的编导人才和阮玲玉、宣景琳等一批中国早期影星。被聘为编剧顾问的洪深为明星公司编导了《冯大少爷》、《早生贵子》、《爱情与黄金》、《卫女士的职业》等片,扩大了明星公司的影响。

1921年,美国纽约的华侨青年梅雪俦、刘兆明等开设了“长城制造画片公司”。1924年,他们携器材回到上海,开设了“长城画片公司”,以拍“问题剧”著名。1923年,黎民伟在香港开设“民新创造影画片有限公司”,所拍《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孙中山先生北上》等成为极其珍贵的新闻记录片。1924年创办的神州影片公司、1925年创办的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和天一影片公司等,也名噪一时。众多的影片公司为中国民众带来了一种工业文明时代的崭新艺术。电影对社会的影响和推动力是其他艺术种类无法比拟的。电影首先以文学为基础,但当它成熟之后,文学从电影身上也受益匪浅。电影的最深刻本质在于可以“随意组装世界”,这实际是一种革命性的潜能。不论新旧文学家还是革命文学家,都不能否认电影的巨大作用。当然还是革命家最敏锐,当革命与电影一经结合,便产生出人类文明史上一批最瑰丽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