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万类霜天竞自由:文化镜头剪辑(第2/10页)

无政府主义还在旅法华人中与共产主义进行了论战,阵地是1922年1月15日创办的《工余》,共产主义者在《少年》上进行了回击。

包括无政府主义在内的许多革命理论,当时都被泛称为社会主义。提倡“纯粹社会主义”的江亢虎(江绍铨,1883-1954)曾自称“倡导社会革命最早之一人”,晚清政府视其言论为洪水猛兽,他便自题文集为《洪水集》。江亢虎组织过“社会主义研究会”、中国社会党,提出许多迎合人民普遍幻想的理论,师复曾有《伏虎集》对他予以批驳。1921年3月至1922年8月,红亢虎去苏俄,出席共产国际三大等国际会议,会见过列宁、托洛茨基、布哈林等。在1923年出版的《新俄游记》中说:“游俄、日来,颇觉失望,或疑余社会主义之信仰已动摇矣。不知余向来之主张与今日共产党之行事本有异同。此次目击俄国试验之经过与其成绩,盖自信所见之不谬,而吾道之可行也。”江亢虎的“吾道”也就是“赞同共和”、“普及教育”、“主持人道”、“伸张公理”、“改良法律”、“奖励劳动”等等人人都不会反对,不触及现行秩序和制度的一堆口号,这样的社会主义显然是没有竞争力的,很快便遭到了失败。

1920年9月至1921年7月,罗素访华期间宣传过一种“基尔特社会主义”,主张以生产者的同业组合(基尔特,Guild)为社会经济组织的基础,各产业由其基尔特实行民主管理、经济负责。而国家只负责一般的公共事务,无权对基尔特内部进行干预。这种基尔特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倡导者有张东荪、梁启超等,他们认为中国几乎不存在工人阶级,工业又极为落后,因此难以实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应该说,无政府主义也好,纯粹社会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以及此外的“极端社会主义”也好,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富强新生而产生的社会改革思潮,它们广泛探讨了中国社会的各方面问题,提出种种理论主张,启发了人们的思考,留下了许多正确的见解。三民主义、共产主义的理论与它们也是互有启发、互有吸收的。这形形色色的主义好比各路诸侯进军咸阳,在实际战斗中,三民主义、共产主义的理论显示出更为强大的力量。尤其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后,渐渐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凝聚核心。不过在巴金等人的创作中,还明显留有无政府主义的痕迹。一切为民族振兴而奔劳而牺牲的人,都是值得尊敬的。

各种理论思潮的影响范围,主要是知识分子。对平民来说,最有力的思潮则是宗教。

1921年,中国的天主教徒达到200余万,而10年前只有130万。教徒猛增的主要原因是天主教会大力推行天主教的“中国化”运动——即“通过中国人为基督对中国进行和平的和精神的征服”。教皇要求尽量起用中国籍神职人员,到1920年,中国神甫达到963人。天主教在发展教徒时,一般要求全家老幼一次性入教,在农村、灾区,则以钱财扩大影响,所以教徒中有许多下层贫农。到1926年,天主教在华办学9000余所,学生约50万人。

基督教也发展很快,1920年有教徒36万余人,1921年中华基督教教育会组织国际调查团到中国36个城市调査近500所教会学校,提出“更有效率、更基督化、更中国化”,以便“把中国变成一个基督教国家”。1922年4月,第十一届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大会选择北京为会址召开。这些引起了中国民众的警觉。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青年学生中组织了“非基督教学生同盟”。提出“各国资本家在中国设立教会,无非要诱惑中国人民欢迎资本主义;在中国设立基督教青年会,无非要养成资本家的良善走狗”。随后北京又成立了“非宗教大同盟”,在北京大学召开了3000人的大会。“非基运动”迫使教会进一步改变在中国的传教办法,力求与中国固有之文化融成一片。基督教对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国民党的许多重要人物都是基督徒。孙中山临终前一天说:“我本基督教徒,与魔鬼奋斗四十余年,尔等亦要如是奋斗。”他逝世后,便举行了基督教的人殓仪式。蒋介石为了与宋美龄结婚,也皈依了基督教,并请中华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全国基督教协进会会长余日章做证婚人。在文学方面,1921年以后的许多作家作品都表现出基督教的影响,包括冰心、许地山、曹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