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司马迁误信的故事(第4/13页)

春申君听进去了,大以为然。于是专门为李园妹安排单独的住所,首先避嫌隔离(也就是“谨舍”或“谨室”),然后推荐给考烈王。考烈王召李园妹入宫,于是生下儿子,立为太子,李园妹被立为王后。至于李园,他以王后之兄、太子舅父的外戚关系,受到考烈王的宠信,擅权用事。

4. 从女性视角看历史现场

春申君献李园妹的故事,是一个战国时代以来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不但见于《史记》,也见于今本《战国策·楚策》,两者内容相同,词句几乎完全一样,无疑是同一故事的不同版本。

这个故事,是一个很有生命力的活故事,在司马迁以后的时代,还在继续发展。在西汉末年大学者刘向所编撰的《列女传》中,在东汉时代编撰成书的《越绝书》中,这个故事发展得更为完美,本来缺鼻子少眼睛的人物,都成长得眉眼齐全,相貌周正了。李园妹也有了正式名字,叫作李环,她不但“能鼓音”,会吹拉弹唱,还能“读诗书,通一经”,被打扮成了符合儒家理想标准的新女性。

春申君献李园妹的故事,作为文学故事来读的话,生动有趣;作为文学作品的演变来考察的话,非常有意思(对于这些,我有另外的研究,留到那时候再来细谈)。同一故事,如果作为历史来考察的话,那就是破绽百出,荒唐无稽了。这种荒唐无稽,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是一个一群傻子大聚会的故事。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献有孕之女能够成功的前提,就是有孕之女的接受者,一定是一个傻子,一个天下数一数二的大傻子。在这个故事里,接受者是楚考烈王,他不但自己生不出儿子,还兴高采烈地娶了一位已经有身孕的女子,将生下的儿子立为太子,将儿子的母亲立为王后。如果说考烈王自己被简单地蒙骗,那只是傻帽儿一个。他是国王,他有侍从,有御医,这些人都负有保护楚王、保证楚国王室血统纯正的责任,他们也都被简单地蒙骗了,那就是傻帽儿一群了。

傻帽儿一个,我们可以用骗不了的充分理由予以驳斥;一群人都成了傻帽儿,怕就有另外的理由了。骗不了的重大理由,讲吕不韦的时候已经说了,不但法律和制度不容,医生和亲近也不许,请大家重新回味一下第一案的大概,这里就不重复了,至于人情上另外的理由,我们后面再来说。

其次,这个故事的主谋,是李园和他的妹妹。李园通过春申君献妹妹给楚王,是可以理解的合于情理的事情。春申君横插一杠子,自己先尝了新鲜,这种事情也不是没有可能。至于李园妹自知怀孕以后,主动请求春申君将自己献给楚王,这就完全脱离常识,不可信了。

古往今来,历史在演变,人物在更替,不变的是人性,相通的是人情,这是今古之间能够理解沟通的基础。侦查当今疑案的刑警侦探,必须深入案发现场;破解过去疑案的历史侦探,必须深入历史现场。深入历史现场,一是用脚,深入历史事件发生的空间现场,也就是到古代遗址去脚踏实地,去走去看去考察;二是用脑,深入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现场,也就是穿越时空做历史学的联想,去设身处地体验当时的事件情景和人物心情。

现在,我们首先请诸位女性读者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你是李园妹,你知道自己怀了孕。你哥来了,给你如此这般地出了个主意,劝你去当献身的有孕之女,你会按你哥的主意去做,你会对孩子他爸来这样一番话吗?为了近便起见,你不用设想孩子他爸是楚国的丞相,你只就近设想他是某某公司的执行总经理,刚刚娶了你。你对老公说,我已经怀了孕,为了你的未来前途,请你将我介绍给董事长,万一生下儿子来,将来的公司就是你的了。如此这般的话,你敢不敢说?如此这般的事,你干还是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