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太子身患绝症,矛盾一触即发(第2/12页)

他方欲斥责宦官,哪知走近一看竟不是美玉,而是菱藕所做,惟妙惟肖以假乱真,不禁称奇。媚娘见了也爱不释手,遂问此物来历。内侍李君言回奏:“此乃徐婕妤所做,不仅献给圣上,也分送给各位嫔妃,皇后娘娘的含凉殿里还有一盘百鸟朝凤呢!”

“婕妤真是有心人啊!”媚娘摆弄了一阵,欢喜之余又感诧异,“她怎突然有此雅兴?”

李君言笑道:“万岁和娘娘日夜忧国,忘了今天是七月七吗?”七月七日是七夕节,相传是牛郎织女天河相会之日,闺阁女子尤重此节。无论宫中还是民间女儿每逢这日都要“斗巧”,就是在月下竞赛穿针、打绳结,看谁的手巧,将来就能找到如意郎君,故而七夕又称乞巧节。徐婕妤乃先帝充容徐慧之妹,继承了其姐的才情,她乞巧的方式别出心裁,用菱藕雕刻各种器物。美玉般洁白无瑕的菱藕花鸟,配上晶莹剔透的水晶盘,波光粼粼、栩栩如生,徐婕妤不愧为宫中手最巧的女子。可惜她的“如意郎君”注定只能被皇后独占,胆敢争宠的女人一个比一个死得惨,媚娘连外甥女都不放过,她又岂敢“以身试法”?或许雕琢这些东西也是无聊的消遣吧。

经宦官提醒,李治才想起今天是节日,念及徐婕妤一片热忱,忙派范云仙去赏赐了一斗珍珠,并邀婕妤过来一同用膳。媚娘又提议,既是佳节不妨把孩子们找来,全家摆一小宴,李治当即应允。于是令宦官召太子李弘、沛王李贤、周王李显入宫,又命武敏之将杨夫人也请来——殷王李旭轮和公主还小,尚在宫中由保傅照顾,直接领来便可;杨氏如今已是九十一岁高龄,媚娘索性让她留居宫中,便于照顾。

不多时徐婕妤见驾千恩万谢,三位皇子陆续入宫,小公主被乳母张氏抱来,就连杨夫人也被武敏之慢悠悠搀来了,却迟迟不见太子的踪影。又等半晌才见东宫宦官王君德匆匆跑来,愁眉苦脸道:“启禀二圣,太子感染风寒,今日咳得厉害,恐怕惊扰圣驾,不能来了,特命奴才代为问安。”媚娘和李治对望一眼,不禁皱眉——李弘之仁孝他们最清楚不过,若非病得厉害,断不会不来承欢膝下。便命范云仙、蒋孝璋随王君德一并回去,为李弘诊脉。

因为太子缺席,本来兴致挺高的一场家宴泼了瓢冷水,众人各自落座一时无语。李治、媚娘都不禁有忧虑之色;杨夫人没吃几口东西便落箸,回佛堂念午课经文去了;徐婕妤也很识趣,知道自己不过是一介陪客,不敢多言;小旭轮年方八岁,老实寡言,加之相貌清秀,静谧得便似小姑娘一样;唯有李显大吃大嚼满不在意。沉默许久,李贤忽而手捧酒杯笑眯眯站起,高声道:“孩儿祝愿父皇母后贵体康健、寿与天齐,我李唐福运昌隆、万事咸亨!”

“好,还是贤儿懂事。朕与你同饮此杯,也愿你文武有成,日后成为社稷栋梁。”李治把酒喝了,脸上这才露出一丝笑。

媚娘在旁连连点头——社稷栋梁之语甚是妥当,上有李弘为国之砥柱,其他亲王自然是栋梁,君臣之分已然明了。

李贤年方十六,相较兄长李弘更为开朗,性情活泼、器宇轩昂,身材也比兄长更高大,鼻若悬胆、目若点漆,相貌甚是俊秀。他自幼聪慧,酷爱读书,且有几分骑射的本领,也很得李治喜爱。今日太子不在,他自忖在其他兄妹中居长,自当竭力承欢。几句美言换得父皇夸奖,不禁面带得色,又卖弄起来:“孩儿愿诵诗一首以应佳期,助二圣酒兴。”说罢当即吟道——

代马秋不归,缁纨无复绪。

迎寒理衣缝,映月抽纤缕。

的皪愁睇光,连娟思眉聚。

清露下罗衣,秋风吹玉柱。

流阴稍已多,余光亦难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