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帝后博弈,媚娘再次深陷政治危机

一、帝后博弈

乾封元年(公元666年)六月,大唐征讨高丽的战争再度拉开序幕,这也是大唐对高丽发起的第五次大规模战争。与以往不同的是老对手盖苏文已死,高丽发生内乱,此番唐军是应泉男生之邀出兵,一切行动都披上道义的外衣,优势不言而喻。

在李的运筹下,朝廷首先任命右骁骑大将军契苾何力为辽东道安抚大使,率左金吾卫将军庞同善、营州都督高侃等部为先锋,并封泉献诚为右武卫将军,充任唐军向导,火速赶往国内城救援;然后又调动诸卫禁军以及驻守百济的兵马,欲以泰山压顶之势合力进攻,将高丽彻底殄灭。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虽说本年粮食丰收,但是显庆以来先后征讨突厥、铁勒、回纥、百济诸部,皆耗资巨大,又刚刚结束一场劳民动众的封禅,此时募兵集粮还是有些困难。但就在紧张备战之际,却有意想不到之喜——媚娘再蕴龙种。

对于媚娘而言,这孩子来得太是时候,也太不是时候了。夫妻间争吵是难免的,固然她与李治之间有矛盾,甚至牵涉到帝国权力的冲突,但总的来说还算伉俪情深,争风吃醋毕竟也是为了感情嘛。两年前的废后事件充其量不过是一场闹剧,却一直被外界过分宣扬,甚至有流言称:“天下大权悉归中宫,黜陟杀生决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说皇帝其实早想废后,却已被皇后控制。现在这孩子的到来打破了一切谣言,年逾不惑再度怀孕,这足以向世人证明皇帝对她的情意始终未变!

可这孩子来得又不巧,刚借封禅重新树立一些威望,以恩赏笼络一些大臣,征讨高丽的战鼓已经敲响,她本可与李治并肩筹谋这场战争,分享至高荣耀,现在却不得不退居宫中——需知如今的媚娘已不是当年生李弘、李贤的时候,四十三岁怀孕,若不善加调养可能会变成一场劫难。为了孩子,也为自己的安全,她只能暂时告别朝堂。但即便如此她也不肯全然放手,自从退居中宫之日她便命宦官将奏章送入寝殿,时刻关注战况。

最担心媚娘的除了李治莫过荣国夫人,昔日她连生三女皆在四旬以后,其中艰辛最清楚不过。老人家三天两头到宫中看望女儿,李治、媚娘劝也劝不住,索性让老人家搬进皇宫居住,并叫武敏之时刻随侍祖母的身边。

转眼已至深秋,李治在宣政殿临朝、媚娘在后宫批阅奏章,倒也并行不悖。这一日杨夫人又来看女儿,拄着手杖刚迈进含凉殿内室就见女儿挺着肚子、披头散发斜卧在牙床上,身边摊着一堆奏章,手里还拿着一份,正蹙眉细读。

“唉!”杨氏皱起眉头,“这副模样成个什么样子?”

整天来来往往,媚娘也没理睬母亲,全部心思都在这份奏章上,于是喃喃道:“新钱推行得不好,流通入市粮价骤增、商贾不通,实在不行的话只能废止了。”朝廷的想法只是一厢情愿,乾封泉宝固然铸造得极好,也还是那么一块铜,却要强制兑换原来的十个钱;有能力收铜铸钱的豪族便从中牟利,收了开元通宝,仿铸乾封泉宝,恶钱出手就是十倍暴利;老百姓也不傻,宁用老钱不用新钱,老钱收走了就干脆不用钱,以物易物;再加上出征高丽大量征粮,粮价自然要暴涨,市场自然也乱了。

杨夫人由武敏之搀扶着稳稳落座,没好气儿道:“好与不好的,总少不得咱家的钱,操心这个干吗?”

“刘仁愿上奏,百济驻军似乎对这次征讨高丽反对声甚大,似乎是因为前一役伤亡之人朝廷未能及时抚慰,如此纠缠恐延误战机。”

杨氏又揶揄道:“老身也许久无人抚慰。”

“又到闹水灾的时节,未知今年汛情如何,又淹死多少百姓。”

“再大的水漫不过龙首山,淹死人与你何干?你就顾肚里的孩子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