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西安事变(第2/7页)

1936年6月,张学良私下会见了周恩来,商讨能否放下异见,制订一项联合行动计划。他的观点再次得到证实,答案就在于建立联合阵线。张学良信守承诺,停止了一切军事行动,双方的总部之间也建起了联系,救国同盟也在中国东北各地建起了分支机构。

关于这种“背叛”的风言风语传到了住在南京的蒋介石的耳朵里,不过戴笠手下的特务们却没有深入探究其中的隐情,他们只是轻描淡写地跟委员长汇报说,在即将发动最新一轮“剿共行动”之时,西北前线有点儿不听指挥了。蒋介石决定亲自飞往张学良的司令部所在地西安,逼他就范。

委员长抵达西安后,张学良跟他说,他应该停止“反共运动”,跟毛泽东建立统一战线,现在这个时候应该进行一场爱国战争,而不是内战。蒋介石断然否决了他的主张,气冲冲地回到了200英里之外的洛阳野战司令部。张学良跟着他一起去了洛阳,继续争辩此事,却遭到蒋介石一通训斥。

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回到西安,宣布将于12月12日正式开始“剿共行动”。本次行动由一名新任的司令官指挥,少帅麾下的全部人马和西北地区的铁腕人物杨虎城将军将被调到华南地区。两位将军试图与蒋介石理论一番,不料歇斯底里的蒋介石甩门而去,带着警卫队驱车去了西安北方12英里之外骊山脚下的唐朝温泉胜地(华清池),这个名为临潼的温泉疗养地就是1927年鲍罗廷回国途中歇脚的地方。

张学良和铁腕人物杨虎城此时已经大难临头。如果不采取进一步行动,他们的前途就将断送,他们将被调至南方地区,不再受人重视。想出解决办法的是杨虎城,数周之前,他就提出过建议,当时他一语双关地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们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

委员长依然保持着以前的习惯,天不亮就起床,把假牙放在床头柜上,穿着睡衣在窗前站立一小时。这栋山中别墅有50名卫兵把守,领头的是一位因镇压过学生运动而臭名远扬的军官。12月12日——即正式发动“剿共行动”的当天清晨5点半,蒋介石正透过卧室后面的窗户向外凝视着院墙外头的山岚。就在此时,在昏暗的曙光中,4辆载有120名全副武装士兵的卡车突然堵住了别墅的各个大门。坐在第一辆车上的营长要求卫兵打开大门,遭到守卫的拒绝,于是卡车上的士兵们便立即开火,发起攻击。

蒋介石被枪声吓了一跳。他以为是共产党煽动的兵变,不料枪声越来越密集,其中还夹杂着喊杀声和破门而入的声音,紧接着他的三位副官冲进房间,督促他赶快离开。蒋介石连假牙都来不及戴上就撩起睡衣向后门冲去,那三位副官紧跟在他的身后。他们托着他翻过院墙,由于用力过度,结果把蒋介石给摔到了墙外边,扭伤了脊柱和脚踝。山坡上到处都是岩石,遍布荆棘,根本无处藏身。蒋介石快速爬上山坡,双脚都被划破。他的脚踝疼痛难忍,几乎支撑不住身体,后背也疼得要命。

他下榻的别墅里,兵谏还在继续进行。留在那里的守卫们被一一枪杀,参与兵谏的士兵们挨个房间搜索蒋介石的下落。确定蒋介石已经逃走之后,他们把那个镇压学生的家伙拖上汽车,来到12英里外的西安,然后把他吊死在城门楼上。

毫无疑问,委员长肯定是逃到山上去了。士兵们把整个山都围了起来,带头的那个营长率领士兵们进山搜了两次都没有找到他。他们再次返回蒋介石的卧室,发现他的假牙、日记和一些文件都遗落在房间里。

直到上午9点钟,也就是兵谏发生4小时之后,在山坡上搜寻的一个班在一块被称为“老虎岩”的大石头后面发现了一个不太深的山洞。蒋介石就藏在这个山洞里,后背紧贴着石壁,他又冷又累,浑身疼痛。一位士兵把他扛到了肩上,全班的人轮流把他背下了山。一辆汽车正在山脚下等着,他们驱车把蒋介石带到了被铁腕人物杨虎城当作司令部的新市政厅。当时的场面极不和谐,院子里,一支军乐队正在列队等候,一大堆高级军官在等候他的到来。蒋介石穿着睡衣一瘸一拐地从车里走了出来,军乐队立刻奏响军乐,等候在那里的军官们也向他行军礼致敬。张学良上前一步,扶着蒋介石走入房间,委员长躺到床上,开始接受医生的治疗。兵谏至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