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第4/10页)

“据我们的情报,最近朝廷里可能要有大动作,情况对维新派很不利,也许会发生流血事件,张先生,请好自为之。”

张幼林感到很震惊:“你说的是真的?”

伊万耸了耸肩:“我什么也没说。”他转向了秋月:“秋月小姐,我能邀请您跳华尔兹吗?”

伊万和秋月随着节奏明快的舞曲步入了舞池,张幼林却呆呆地站在了那里。

俄国人的情报的确很准,舞会后的第三天,京城大乱。在此之前的一百天,也就是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曾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目的在于学习西方文化、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使国家富强。维新派的变法触动了守旧派的利益,引起了激烈的争斗,到了9月双方达到白热化的程度,慈禧太后突然从她居住的颐和园赶回紫禁城,9月21日发动了戊戌政变,再次临朝“训政”,百日维新遂告失败。慈禧太后将光绪皇帝囚禁在中南海的瀛台,随即关闭了北京的各个城门,封锁了京津铁路交通,数千名禁军大街小巷四处搜捕维新派人士,一时京城内笼罩着恐怖的气氛。

一队清军骑兵风驰电掣地从街上飞驰而过,荷枪实弹的清军步兵列队跑过街道,脚步声震天响。

庄虎臣从荣宝斋里走出来,站在门口观望着,心中惆怅。

过了半晌,一顶官轿在门前停下,庄虎臣快步迎上去,从轿子里下来的是杨宪基。庄虎臣向杨宪基抱拳行礼:“杨大人,您里面请。”他是戊戌政变以来荣宝斋迎来的第一位客人。

杨宪基还礼:“庄掌柜的,这两天生意不大好吧?”

“是啊,除了您,大人们都没来。”庄虎臣叹息着。

“也难怪,朝廷里出了这么大的事儿,谁不胆战心惊的?公事儿完了赶紧回家,省得招惹麻烦。”

“那您这是……”

杨宪基抻了抻衣袖:“这两天要写的东西太多,我的笺纸用完了,来买一些笺纸。”

“嗨!这点儿小事儿您打发个人来就行了,何必还亲自跑一趟?”

杨宪基认真地说:“庄掌柜的,您有所不知,我有个习惯,作文写诗时对笺纸的要求很高,不管多忙,一般是要亲自去挑选的,由别人代劳我还不大放心呢……”俩人说着话走进了铺子。

张喜儿把笺纸都抱了出来,摆在柜台上任杨宪基挑选。杨宪基正在挑着,张幼林走进来:“哟,杨大人来啦。”

杨宪基抬起头:“幼林啊,你这学徒是不是也该出师啦?”

“我已经出师了,上个月正式拿工钱了,嘿嘿!就是少点儿,”张幼林笑着看了庄虎臣一眼,“我师傅手紧着呢,多一点儿都不给。”

“在荣宝斋当伙计就是这个工钱,嫌少您就另谋高就,”庄虎臣又找出一叠笺纸递给杨宪基,“当然了,您要是当股东就又当别论了,算起来你这个伙计比我这个掌柜的还富裕,又是玩鸟儿又是养虫儿的,每月得花多少银子?”

杨宪基接过来:“是呀,你在琉璃厂这条街上打听一下,少东家当伙计的有几个?”

张幼林凑上去:“杨大人,这两天可是够热闹的,街上又是步军又是马队的,到现在都没消停。”

“我今天早晨得到消息,谭嗣同、刘光第、杨锐他们都被捕了,听说康有为和梁启超跑了。”杨宪基神色黯然,张幼林惊讶地睁大了眼睛:“谭大人、刘大人他们被抓起来啦?”他转念一想,“杨大人,您不是刑部的吗?这案子最终还得由您审吧?您抬抬手让他们过去不就行啦?”

杨宪基向外张望了一下,小声说道:“哪儿这么容易?他们的案子怕是到不了刑部,是老佛爷钦点的,别说是谭嗣同、刘光第他们,听说……连皇上都被软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