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北伐悲歌(第2/6页)

其三,它是一场战略物资的大开发。大规模战争,必须有战略物资的强大支持。而南中恰好又是盛产军用物资的地区。据《三国志》和《华阳国志》记载,诸葛亮平定南中之后,将大批军用物资源源不断调往朝廷,主要有黄金、白银、朱砂、生漆、皮革,还有耕牛和战马。黄金和白银,直接用于军费;朱砂、生漆、皮革,用来制造药品、兵器、铠甲;耕牛用于运输,战马更是蜀汉军队的急需。

总之,诸葛亮平定南中要达到的深层次目的,就是《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上明明白白记载的八个字:“军资所出,国以富饶。”大批军用物资不断调运出来,国家在备战上达到充足富饶的程度。

建兴五年(227)三月,诸葛亮统领大军离开成都北上,前往汉中。持续四年的后方备战时期,到此结束;长达七年的前线实战时期,从此正式开始。诸葛亮在汉中前线的七年实战,是由攻防三部曲组成:1.谨慎初战乐章;2.反复调整乐章;3.冒险一搏乐章。至于三部曲的主旋律,分别是昂扬、努力和悲壮。

那么第一乐章具体进程如何?又有什么样的特色和看点呢?

谨慎初战乐章,主旋律是昂扬。只有一场战役,即北伐的初战。建兴六年(228)的春天,诸葛亮派遣赵云、邓芝两员将领,在东边的褒斜道虚张声势迷惑对方。而自己则指挥主力军团,突然进攻曹魏西边的祁山,一时间,对方受到极大的震动。但是,担任先锋官的马谡,因为实战经验缺乏,在街亭高山上建立营寨时,没有考虑到水源供给问题,被曹魏大将张郃击败,造成战局逆转。诸葛亮被迫撤退,回到大本营汉中。这就是战役的大体经过。

谨慎对待开局的初战,乃兵家基本的用兵之道。诸葛亮的谨慎,突出表现在初战主攻方向的选择上。那么他为何要把主攻方向选在祁山呢?

要想弄清楚诸葛亮的意图,必须对军事地理有所了解。当时蜀汉与曹魏的边界,主要是在秦岭的中段一线。边界以北,是曹魏的关中地区;边界以南,是蜀汉的汉中地区。东西走向的秦岭中段,绵延好几百里;而穿越南北的山谷道路,从东到西,依次有四条:子午道、骆谷道、褒斜道和陈仓故道。注意褒斜道的斜,其读音与“爷”字相同。前三条道路都非常狭窄、崎岖、艰险,只有后一条陈仓故道相对平缓,但是偏向西边,绕道较远。当初刘邦从汉中出来与项羽争夺天下,为了保险,走的就是陈仓故道。但是比起刘邦来,诸葛亮更加谨慎,以上四条道路都没有选,而是选了祁山,其中玄机在哪里呢?

祁山,在今甘肃省礼县东北的祁山乡,现今还有古代营垒等遗存,是当地的名胜古迹。诸葛亮把初战方向选在祁山,玄机之一,是祁山还在陈仓故道的西边,距离曹魏关中的军事重镇长安,直线距离至少有七百里。这样,就可以避开对方的重兵抵抗,具有避实就虚的好处。玄机之二,是这个方向的道路,比前面四条都更为平缓,有利于大量后勤物资的运输。玄机之三,是这条道路的大部分,都在武都郡的范围内。这武都郡虽然在曹魏的控制之下,但是人心并不拥护曹魏。后面讲马超时将会说到,武都是氐族的聚居地,十三年前因为支持马超,遭到曹操的残酷镇压,氐族首领窦茂的上万人马,全部被血腥屠杀。所以蜀汉军队在这里通行,安全不是问题。但是,更重要的玄机之四,还在于祁山是通往陇西地区的孔道,而诸葛亮的战略意图,就是想首先攻占陇西,然后以居高临下之势,进一步向东攻占关中平原,这样就比较容易得手了。

总之,诸葛亮选点祁山,是他对初战极为谨慎和重视的表现,从战略上说并无失策之处。他初战失利的原因,是在战术上选择先锋官不够谨慎,用了一个只懂书本理论而无实战经验的马谡。换句话说,他把谨慎初战彻底贯彻到了战略上,却在次要的战术上疏忽了。战术问题有时也会决定成败,他的教训很是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