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弱的基辅演讲(第4/12页)

这次演讲的材料现存放在位于得克萨斯州大学城的乔治·布什总统图书馆和博物馆的网站上,该文本显示在其中若干章节里,加在“乌克兰”前的定冠词被忽略了,没有从文章中删去,这表明在飞往基辅的途中,老布什的顾问们对此还有所顾虑。马特洛克还试图删去老布什演说中关于支持戈尔巴乔夫和新联盟的段落,因为他考虑到这样的话在基辅说并不合适,可惜为时已晚,演讲稿已经派发给记者了。[9]

来自美国媒体大量的先期报道这么写道:“乌克兰首都基辅位于莫斯科以南515公里,第聂伯河从城市穿过,在这里老布什看到了与苏联不同的面貌。基辅整洁、干净,马路宽阔,两侧绿树成荫,这一切将使总统此次苏联之行的结尾显得多姿多彩,激动人心。”报道者开玩笑说,总统访问的真正目的是帮助白宫新闻副秘书——名叫罗曼·波帕迪乌克的乌克兰人竞选乌克兰总统,“他的竞选口号是:我无可奉告”。

基辅,不再以19年前尼克松所说的“俄罗斯城市之母”的形象,而是以尚未独立的主权共和国首都的身份欢迎布什的来访。欢迎队伍末尾的标语写道:“布什先生,乌克兰欢迎您!”乐队除了演奏苏美国歌外,还演奏了乌克兰国歌。乌克兰对苏联到底有几分忠诚已经是公开的问题。曾在1972年陪同尼克松访问过乌克兰的马特洛克还注意到了其他一些区别。布什的英文演讲被译成了乌克兰语,而在1972年那次访问时,则被译成了俄语。[10]

真是此一时,彼一时。就在尼克松飞往基辅前的10天,勃列日涅夫刚用他的亲信弗拉基米尔·谢尔比茨基替换了有民族主义思想的乌克兰党中央第一书记佩特罗·谢列斯特。勃列日涅夫的门生粉碎了乌克兰正在萌生的民族意识,把它变成了苏联加盟共和国的范本和维护莫斯科统治的堡垒。

谢尔比茨基和勃列日涅夫是来自乌克兰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的同乡,谢尔比茨基是当地大家族的重要人物,这些勃列日涅夫忠诚的追随者在他们的领袖1982年11月逝世之前,一直有力地统治着苏联。谢尔比茨基建立了只忠诚于他个人的党内金字塔,戈尔巴乔夫用了4年时间,直到1989年秋,才有足够的力量将他赶下台。

自从20世纪50年代起,乌克兰共产党的精英们不仅统治着自己的共和国,也以次重要身份参与苏联的管理。就像西方的政治学家们所知道的那样,乌克兰,这个“苏联第二大加盟共和国”,在20世纪50年代已和苏共的领导们达成了权力分享的非正式协议。因为就在那时,乌克兰共和国帮助自己的前领导人,也就是长期担任乌克兰第一书记的尼基塔·赫鲁晓夫在莫斯科掌握了权柄。

那时俄罗斯人还没有自己的共产党,但是管理着苏共,而来自乌克兰的共产党干部就成了莫斯科党代会上最大的投票团体。他们充分利用了自己的投票权。赫鲁晓夫因此把许多他的乌克兰支持者带到了莫斯科,并且委以重任。可以说,1964年的克里姆林宫政变虽然将他罢免,却反而增强了乌克兰官员的地位。

取代赫鲁晓夫掌管苏共的是来自乌克兰的俄罗斯族人——勃列日涅夫,他在20世纪30年代的党员登记卡的“籍贯”一栏,填写的是“乌克兰”。另一位乌克兰人尼古拉·波德戈尔内1965年成为最高苏维埃主席,是苏联正式的领袖。苏联部长会议主席一职由俄罗斯人阿列克谢·柯西金担任,他于20世纪70年代末逝世后,另一位乌克兰官员尼古拉·吉洪诺夫接替了他的职务。内务部长和克格勃两位副局长都是勃列日涅夫的亲信,也是乌克兰政党机器的产物。即使在勃列日涅夫逝世之后,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集团希望继续它的统治:病中的领导人看到谢尔比茨基成为了他的继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