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刘邦即位于定陶(第4/5页)

山而为环阵外向。”称这座小山为四山。,斜行下降。四山,当为四面斜坡之山,想来因山势得名。据历代地理书的记载和今人实地考察,四山在今安徽全椒、和县与原江浦县(今南京浦口)交界处,山高约五十米,山顶宽平,四面梯形缓坡,正合于史书所载。学术界关于东城快战所在地讨论的综述,请参见张大可文《项羽“乌江自刎”讨论综述》,刊于《红河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14]  从垓下到乌江的实地考察,我与爱媛大学藤田胜久教授同行,得到安徽大学李修松教授的关照帮助,得以顺利完成,在此表示感谢!

[15]  垓下城的准确位置,至今未能确定。固镇县濠城镇垓下村的这座古城遗址,俗称霸王城,根据专家们的意见,可能是汉代的洨县故城。《汉书·地理志》沛郡洨县条:“侯国。垓下,高祖破项羽。”《后汉书·郡国志》沛国洨县条:“洨有垓下聚。”梁刘昭注:“高祖破项羽也。”据此,垓下之战的战场在洨县境内,垓下聚是洨县境内的一地名,是战事最集中的地方。垓下之战,是一场七十万军队参战的大规模战争,战事当在广阔的空间多处进行。综合文献记载,专家研究和实地考察的结果来看,以濠城霸王城为中心,洨水两岸的广阔平原地带(也就是今灵璧县和固镇县之间的沱河两岸),应当就是垓下之战的战场,而项羽战败后退守的城池,极可能就是濠城镇垓下村霸王城。我个人以为,在没有更可靠的考古发现之前,将濠城镇垓下村霸王城遗址比定为项羽退守的垓下城遗址,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方案。关于垓下的所在,牵涉到相当广泛的内容,史学界积累了大量的成果,有兴趣者,可以参考上引卜宪群、刘晓满,《垓下位置研究评议》,也可以进一步阅读以下论文:1.陈怀荃《垓下和垓下之战》,刊于《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1年第2期;2.袁传璋《垓下之战遗址考》,刊于《古文献与岭南文化研究》,华文出版社,2010年;3.藤田胜久《中国古代の情報伝達と戦略——項羽の事跡をめぐって》,刊于《日本史における情報伝達》,創風社出版,2012年。

[16]  垓下在灵璧县东南,古来没有争议。1965年,安徽省划出灵璧、五河、宿县一部,新置固镇县。由此,垓下战场,以沱河为界一分为二,于是出现了争议。比较合理的说法应当是:垓下战场在今安徽省灵璧县韦集镇和固镇县濠城镇之间的沱河两岸。

[17]  据专家的意见,阴陵大泽的位置大致在今定远县西卅店镇以南一带,位于汉代阴陵县城的东南,为古濠水、古洛涧水、古池水等水系在低洼处所形成的沼泽,梁代尚存,唐代已经不复存在。参见袁传璋文《“项羽不死于乌江考”研究方法平议》,刊于《文史哲》2010年第2期。据此考虑项羽从垓下去乌江的路线,经过阴陵县境内大泽东边后,往东南直接去了东城方向。我在实地考察中不时注意到,民间传说的附会添加,随着时代和地形、交通的变迁,常常会转移地方。萧何追韩信处如此,虞姬墓如此,陈铎祠或许也是如此。既需要做史学的考辨,也需要做文学和民俗学的分析。

[18]  《汉书·高帝纪》五年,诏曰:“故衡山王吴芮与子二人、兄子一人,从百粤之兵,以佐诸侯,诛暴秦,有大功,诸侯立以为王。项羽侵夺之地,谓之番君。其以长沙、豫章、象郡、桂林、南海立番君芮为长沙王。”吴芮为衡山王,为项羽所封,后来被项羽褫夺王号,改称番君,所以被称为“故衡山王”。刘邦即位后,恢复王号,改封为长沙王。吴芮何时何故被褫夺王号改称番君,史书没有记载。考英布是吴芮的女婿,败亡之后,妻子皆被诛杀。合理地推测,吴芮被褫夺王号改称番君的原因,可能是受英布叛楚失败的牵连,时间当在英布兵败的汉三年十二月。楚国灭亡以后,吴芮的罪名自然消失,念及旧功,恢复王位也是顺理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