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回首彭城之战(第3/5页)

这个时候的刘邦,大概只有一种感觉,仿佛在黑暗中持刀向前搜寻败退的敌手,突然间,敌手窜到自己身后,一刀刺杀过来……刘邦指挥联军仓促迎战,结果是前所未有的惨败……他的感觉,大概是刚刚转过身,刀锋已经直逼胸前,招架躲闪中,刀被击落,身负重伤,幸亏撒腿跑得快,保住了性命一条。

彭城之战和垓下之战,是楚汉相争中最大规模的两次决战。垓下之战,六十万联军在韩信的指挥下,击败项羽所指挥的十万楚军,楚国由此灭亡。彭城之战,项羽指挥三万楚军,击败刘邦所指挥的六十万联军,汉国并未因此而亡,反而是经历了败退、相持的阶段,越战越强,终于全面反攻,获得了最后的胜利。两次类似的大战,为什么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呢?

德国军事史家克劳塞维茨说得好,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国家间全面对决的最终胜负,取决于双方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力量总和的较量。全面地观察刘邦自反攻汉中成功以来直到彭城惨败的历史,仔细地分析双方的得失,可以综合地说:刘邦之得大于失,项羽之失大于得。

正如军事史家们所指出的那样,“刘邦虽然在彭城之战惨败,损失严重,功败垂成,但他夺得了关中及关东部分极为重要的战略地区,人力、物力和领土都成倍地扩张,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地位,完全摆脱了鸿门宴前后有可能随时被项羽消灭的危险境地”[29]。

徐州楚宫彭城故地在徐州,我曾经多次往来停留。徐州环城多山,浅峰间断环绕,道路四通八达,古往今来,都是反复争夺、频繁易手的军事据点。戏马台在城中,传说为项羽检阅士兵的地方。

而项羽呢,他虽然取得了巨大的军事胜利,收服了楚国的失地,重新夺回了楚汉战争的主导权,但他的损失却是更为惨重的。首先,他失去了雍、塞、翟、河南、河内、韩等大量重要与国,不得不从此面对稳固地占有蜀汉关中地区的强大敌国——汉王国。其次,彭城之战后,项羽失去了一国主宰天下的绝对霸权,不得不容忍齐赵地区和南楚地区的诸侯各国自主独立,以争取他们共同对抗以汉为首的敌国。进而,彭城之战后,楚军始终无法越过荥阳西进,在汉军的坚守之下,被动地陷入围城攻坚的长期消耗战中。从此以后,项羽无法再用他所擅长的奇兵速决的方式攻击汉军,逐渐失去了战略优势。

彭城之战后,楚汉相争进入相持阶段。

————————————————————

[1] 《史记·项羽本纪》记其事说:“汉使张良徇韩,乃遗项王书曰:‘汉王失职,欲得关中,如约即止,不敢东。’又以齐、梁反书遗项王曰:‘齐欲与赵并灭楚。’楚以此故无西意,而北击齐。”《史记·留侯世家》说:“良说项王曰:‘汉王烧栈道,无还心矣。’乃以齐王田荣反书告项王。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说法不同。《汉书·张良传》记其事说:“时汉王还定三秦,良乃遗项羽书曰:‘汉王失职,欲得关中,如约即止,不敢复东。’又以齐反书遗项王曰:‘齐与赵欲并灭楚。’项羽以故北击齐。”今从《汉书》并作补充解释。

[2] 《史记》和《汉书》的记载,都是汉朝的史官站在汉朝的立场,依据汉朝的史料所做的编撰,对于楚国方面的军事部署和行动,几乎没有涉及。笔者在叙述这一段历史时,不时有意识地转换到楚国的立场,依据汉军进攻中遭到的抵抗来复原楚国的军事部署,尽可能恢复历史的真相。

[3] 参见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甲部《秦汉地方行政制度》第十一章“籍贯限制”,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四十五A,199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