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岳飞之“罪”:莫须有(第6/8页)

对付岳飞根本不必使什么特殊招数,只要正规就行。越是正规的命令,岳飞就越不会拒绝,哪怕前面是刀山火海,他也一样会跳下去。

杨沂中出临安赶往江西时,岳飞已经知道了些许消息。他从前的一个部将蒋世雄被远调到福建任职,在临安城里偶然得知了张宪、岳云被关押的消息,昼夜兼程赶到江西报信。

岳飞很平静,很多事从心头掠过,稍微有点动念就什么都清楚了。诱骗王俊诬告,牵连张宪、岳云入罪,最后算计到他的头上—这与之前陷害韩世忠时的手段如出一辙。

怎样应对呢?

蒋世雄劝他学韩世忠,迅速进京向皇帝求情。要么就远走高飞,从此远离一切。反正万万不能坐以待毙!岳飞苦笑了,他怎能去学韩世忠。

岳飞一生从未昧心低头,从未因生死富贵之事折腰!况且韩世忠于赵构曾有救命救驾之功,哪里是他所能比的。思索再三,岳飞平静地叹了一声,说:“使天有目,必不使忠臣陷不义;万一不幸,亦何所逃。”

老天长眼,自然护佑忠良—多么美好的愿望!

杨沂中在九月下旬的某一天到来,岳飞很平静地跟着他走了。十月十三日,万寿观使岳飞重回临安城,没能见到皇帝、首相,直接下狱。

那一天,岳飞的车轿被抬进了大理寺。岳飞惊愕,他万万没有料到自己未经弹劾、申辩就下狱。他大声问:“怎么把我带到这里来了?”

没有人回答他。

岳飞在大理寺门内下轿,只见四周一间间密室都挂着厚厚的帘子,没有一个人。正四顾彷徨,有人出来对他说:“这里不是相公坐处,后面有中丞相待,请相公略去照对数事。”

照对,即审讯。

岳飞不胜骇异,他为国家尽力半生,竟然落到了被审讯的地步!

他跟着来人走向大理寺深处,途中突然见到了被锁在镣铐上的血肉模糊的张宪、岳云。至此他终于知道自己是多么天真,本以为宋朝官场宽松,自己位极人臣,即有处罚也不会严苛,哪想到自己的爱将、长子竟然身受酷刑!

此时他只能继续走下去,在里面等着他的人是御史中丞何铸,此人是秦桧的亲信,不久前曾出面弹劾他,导致他罢官。

主审岳飞的是御史台长官何铸、大理寺卿周三畏。这两人问岳飞为什么要造反,以及怎样造反。

对此岳飞实在没法回答。这就像一只羽翼洁白的大鸟,被人问为什么你的翅膀是黑色的,你让它如何回答?岳飞只能笑了笑,说:“皇天后土,可表此心。”

他撕开了自己的衣衫,袒露后背,那上面有四个墨迹深入肌理的大字—精忠报国。

“精忠报国”这四个字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它不仅凝结着岳飞的八千里云月,印刻着他十五年间的勋劳,更是激发了无数国人心中的热血。不只是当时,八百余年后中国再一次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时,国人都以它为口号走上战场!

它是神奇的,只在一瞬间就升华了一个人的灵魂。何铸,他本是秦桧的亲信,不久前还弹劾过岳飞,对岳飞有着很深的偏见,可是这一刻,他拍案而起,结束庭审。他离开了大理寺,直接去找秦桧。

他为岳飞而辩驳,他要为岳飞脱罪!

那些所谓的证据破绽百出,不值一驳,都是假的,是赤裸裸的栽赃陷害。面对这些,秦桧愕然,他不解这是怎么回事,何亲信怎么转眼间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难道是发疯了,还是被岳飞收买了?他试着劝了几句:“还是以大事为重,陷害岳飞为重……”

哪知换来的是何铸对案情的一步步拆解,无论如何何铸都要为岳飞辩解。至此,秦桧终于拉下面具,他懒洋洋地抛出了底牌:“此上意也。”

这是皇上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