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军阀混战,汉帝国终将末日(第2/13页)

然后拜卢植为北中郎将,命护乌桓中郎将宗员任其副手,率领北军五校(即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营)的将士,前往冀州与张角主力周旋。又拜皇甫嵩为左中郎将、朱儁为右中郎将,各领一军,讨伐颍川一带的黄巾军。

汉军在首战并未得利,这年四月,朱儁军就被黄巾波才(黄巾军将领)击败,把朱儁围困在长社(古县名,治所在今河南长葛东)。皇甫嵩赶紧过来支援,一起进驻长社防守,却被波才率大军围城,汉军人少,士气低落。

五月,京师又派曹操率军支援皇甫嵩。不过援军快到时,皇甫嵩已心生一计,傍晚时分吹起大风,皇甫嵩命士兵手持火把暗暗出城,利用黄巾军营寨周围的杂草,用火攻大破敌人,大呼进攻,城上亦举出火把响应,皇甫嵩以鼓助战,冲入敌阵,黄巾军大乱,四处奔走。加上曹操的援军到了,黄巾军被皇甫嵩、朱儁和曹操三面夹击,大败。

皇甫嵩与领朱儁军继续进击汝南、陈国的黄巾军,追击波才到阳翟,并在西华大败彭脱(黄巾军将领),剩下的军队想逃到宛城,却被朱儁的部下孙坚抢先登城,于是大军前后夹击,大破黄巾军。至此,豫州一带的黄巾军基本被荡平。

另一方面,卢植也与张角打了几场恶战,张角损失了万多人,于是撤退到广宗固守,卢植建筑拦挡、挖掘壕沟,制造云梯,马上就能攻下城池。正好汉灵帝派左丰(东汉宦官)视察军情,有人劝卢植贿赂左丰,但卢植不愿意,结果左丰就向灵帝诬告卢植作战不力。汉灵帝一听大怒,让人把卢植抓回京,接着下诏重新调整战略:皇甫嵩北上东郡;朱儁则攻南阳的赵弘;而以董卓代替卢植。

朱儁与荆州刺史徐璆及南阳太守秦颉共率一万八千兵围攻赵弘,但从六月打到八月,也没有能攻克,京师有人上奏议要把朱儁调回来,但太尉张温反对,汉灵帝才作罢。得到这个消息的朱儁着急了,下令急攻赵弘,赵弘被杀,由韩忠继任。但朱儁兵力实在太少,于是解散城围,建筑阵垒,堆砌土山,面对城内,鸣鼓呐喊,摆出进攻城西南的态势。黄巾军被引开,朱儁则亲率五千精兵掩杀东北,偷袭敌人后方,攻入城池,韩忠唯有退守小城。韩忠打了败仗,就想投降,但朱儁不接受,他认为如接受的话,会给百姓“有利为贼,无利乞降”的错误观念。但打了几战也没能打败,朱儁登上土山查望黄巾军营,突然明白黄巾军没有退路,求降不得只能尽力一战,所以未能攻克。于是朱儁围三缺一,韩忠果然偷跑,朱儁随后追杀数十里,斩杀万多人,韩忠投降被杀。这导致余下的黄巾军更不会投降,又推孙夏为帅屯兵宛中。朱儁再次进攻,孙夏败走,汉军追至西鄂精山,斩杀孙夏及数万人,黄巾军解散,宛城一带也就此平定。

皇甫嵩在八月到达东郡,大破黄巾军,斩杀七千多人。这时,张角占据广宗,控制河北腹地,卢植为宦官所诬,被召回,而董卓进攻张角不利,汉灵帝便让皇甫嵩继续北上。在这紧要关头,张角病死。张梁继任首领,皇甫嵩进攻广宗,没能得手。第二天,皇甫嵩闭营与士兵休息,同时派人观察敌军举动,黄巾军于是放松警惕,皇甫嵩便乘夜率兵,在黎明时分突袭敌阵,战至下午,成功大破敌军,斩杀张梁及三万多人,逃走到河堤时溺死的有五万多人,焚烧车辎三万多辆,虏获人数甚多。而张角则被“破棺戮尸,传首京师”。十一月,皇甫嵩与巨鹿太守郭典攻打下曲阳,成功斩杀张宝,俘虏十多万人,黄巾之乱平息。

战事虽被平息,但这对汉室威信是一次严重的打击。然而,汉灵帝完全没有接受教训,照样享乐、卖官。于是各地因此不断发生小型叛乱,如黑山、白波、黄龙、左校、牛角、五鹿、羝根、李大目、左髭丈八、苦蝤、刘石、平汉、大洪、白绕、司隶、缘城、罗市、雷公、浮云、飞燕、白爵、杨凤、于毒等,势力小的有数千人,势力大的甚至有百万人,如张燕的黑山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