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光武中兴,大汉的回光返照(第4/22页)

而此时的绿林军将领们看到刘縯、刘秀兄弟风头太盛,于是撺掇更始帝刘玄除掉刘縯及其部下。刘秀怕自己遭到不测,韬光养晦、隐忍负重,赶紧跑到宛城向刘玄假意请罪。史料记载,刘秀在刘縯遇害后,不为哥哥服丧,行为举止也跟平常没什么差别,表现得若无其事。刘秀的淡定反而让刘玄有些愧疚,心怀鬼胎的他封刘秀为武信候,官拜破虏大将军以示安慰。

在昆阳决战中,新莽政权的军队主力几乎被全部歼灭。就在起义军进攻长安的危急时刻,王莽病急乱投医,选择向老天爷求救。他率群臣至长安南郊,号哭祭天,凡哭得哀痛者都授以官职,官吏和平民因哭得动情而封官的有上千人之多。但这也没能挽救他和他的新朝政权的悲惨命运。

公元23年十月初一,长安城中的百姓倒戈,火烧宫殿,逼王莽出城投降。两天后,王莽从白虎门潜逃,来到人工建造的浙台。起义军攻入长安时,在混乱中,王莽被一个叫杜吴的商人杀死,新朝政权灭亡。同月,刘玄定都洛阳。公元24年,二月,刘玄迁都长安,恢复刘氏汉家天下。

这里要提一下王莽的女儿,汉平帝刘衎的皇后——孝平皇后王氏。王莽的女儿非常有骨气。公元6年2月4日,汉平帝去世,后王莽立刘婴为太子,号为孺子,王莽代摄帝位,尊王氏为皇太后。公元8年,王莽篡位称帝,建立新朝,降封刘婴为定安公,王氏改称定安公太后。刘氏被废以后,王氏经常称病不参加朝会,王莽对女儿敬惮伤哀,打算将她改嫁,于是又改王氏称号为黄皇室主,派立国将军、成新公孙建世子孙襐扮成医生假装给她看病,实际上去跟她调情。王氏知道后大怒,当着孙襐的面,将身边的人挨个鞭笞,惨叫声中,孙襐只好灰溜溜告辞。

公元23年,起义军诛杀王莽,焚烧未央宫。王氏投火自焚,临死前叹息:“我有何面目见汉家!”时年二十七岁。

低调内敛的刘秀笑到最后

在更始元年(公元23年)刘玄迁都洛阳时,曾遣使前去招降赤眉军。樊崇亲率二十余名赤眉军首领随使者前来归附。刘玄仅将樊崇及所率二十多名将领封为没有实际国邑的列侯,根本没有对三十万赤眉军作任何安置。樊崇等大失所望,于是乘刘玄迁都长安之机,潜回濮阳,率大军兵分两路:一路由樊崇、逄安率领攻占长社(今河南长葛东北)、南下宛县(今河南南阳市);另一路由徐宣、谢禄等率领,攻拔阳翟(今河南禹州),西至梁县(今河南临汝西南),击杀了更始河南太守,正式与绿林更始政权分裂,双方成为敌对关系。

另一方面,新莽王朝虽然覆灭,但是河北(黄河以北)各州郡并未归附更始政权,还有“河北三王”、铜马、尤来、隗嚣、公孙述等割据势力存在。刘玄听从手下大臣的建议,安排刘秀去河北招抚,并且说河北一带派刘秀去是最合适的。由于河北的稳定对更始政权的命运起着决定性作用,当时南方流行一个童谣:“得不得,在河北。”可是以大司马朱鲔为代表的一方强烈反对刘秀出巡河北。当初就是朱鲔建议刘玄杀了刘縯,这次不让刘秀去的原因很简单,不是他没有能力,而是他的能力太强了。刘玄很为难,朱鲔的反对意见也是很有道理的,让刘秀去,他势力壮大,太危险;不让他去,河北的招抚工作做不好,更危险。

就在刘玄犹豫不决的时候,好友冯异给刘秀出了一条锦囊妙计,冯异劝刘秀,一定要想办法巴结左丞相曹竟,刘秀听从了冯异的建议。果然,公元23年十月,更始帝刘玄遣刘秀行大司马事北渡黄河,镇慰河北州郡。路上,刘秀的挚交邓禹追上刘秀,并建议他趁乱自己当皇帝算了。邓禹的话正合刘秀的心意,刘秀到河北后不久,前西汉赵缪王之子刘林即拥戴一个叫做王郎的人在邯郸称帝,而前西汉在河北的另一王室、广阳王之子刘接也起兵响应刘林。刘秀虽然刚来河北不久,但是也得到了上谷、渔阳两郡的支持,尤其是上谷太守耿况的儿子耿弇,他很爽快地对刘秀说:“渔阳、上谷的突骑足有万骑,把这两个郡的兵马集中起来,邯郸根本不足虑。”不久更始帝派尚书令谢躬和真定王刘杨一起协助刘秀攻破了邯郸,击杀了王郎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