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西汉皇朝的盛极而衰(第4/14页)

此时正是汉武帝出征匈奴时期,充足的战争经费是战胜匈奴的一个重要保障。连年战争增加了财政支出,除了要准备充分的粮草、武器、战马供应外,还要对作战胜利后的官兵进行赏赐,对归降者进行生活安排。加上其他方面的巨额财政支出,武帝初年的财政蓄积消耗得很快。公元前129年,大农令(财政经济大臣)郑当时迫于财政压力决定对商人的车船征税。

公元前127年,建立朔方郡,参加筑城的人有十几万,费用达数千亿钱。除此之外,对打了胜仗的官兵赏赐的黄金总共二十余万斤(黄金一斤值一万钱)。这几次折腾下来,郑当时一看年度财务报告,顿时内心就有些崩溃,立马向汉武帝报告:国库的钱不够用了。他建议采取用钱买官及赎罪的办法增加财政收入。武帝同意了这个建议,于是各位大臣开了个会,设定了花钱买官的等级和钱数:“武功爵”十一级,最低一级值钱十七万,其他各级依次提高,最高可以买到第八级,九级以上专用于奖励军功。

加征车船税和设“武功爵”虽然改善了朝廷的财政状况,但是“治标不治本”,根本问题并没有真正得到解决。这时桑弘羊站出来,提出了打击大富豪势力的建议。

公元前119年,武帝立即任命桑弘羊担任大农丞,“尽管天下盐铁酒粮之事”,实行垄断经营盐、铁、酒买卖,国家经营公田。盐、铁、酒的经营权收归国有后,财政收入增长很快,“一岁之中,太仓、甘泉仓满。边余谷诸物均榆帛五百万匹。”虽然那会儿不考核地方官员的业绩,但是从打仗不缺钱粮,骑兵不缺马匹的情况来看,中央的财政收入还是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这个建议有一个缺点,因为盐和铁自古以来都是生活必需品,这下一垄断价格就猛涨,有的地方的人因为吃不起盐,身上出现浮肿;同样因为垄断,铁器的制造质量严重下降,农具不堪一用。还有更严重的问题,行业垄断出现官商勾结,贪污腐败严重。

到武帝晚年,经过汉王朝的连年出击,匈奴基本上被打老实了,很少侵犯边疆。另外,由于长期垄断盐、铁、酒的经营,导致农民意见很大,身体健康出现状况就算了,连农具都出现问题,形成恶性循环。“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很多地方开始出现暴乱,人民群众的不满越来越严重。于是,政策又发生了改变。

公元前89年,武帝下令,禁绝苛暴,不得擅兴赋役,应致力农耕。这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汉初的“与民休息”政策,但由于触动了贪污腐败分子的利益,朝廷内部意见并不和谐。

昭帝即位后,托孤大臣霍光为了保证“与民休息”政策的实行,于公元前81年二月下诏,命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人下基层访问民间疾苦,贤良文学之士的意见和桑弘羊意见相反,他们就当时汉王朝的一系列政策和国情进行了辩论。这就是有名的盐铁之议。

在这场辩论会上,辩论双方发生了激烈争吵。贤良文学派的意见是,盐、铁、酒专卖属于与民争利,搞得人民群众都吃不起盐了。桑弘羊则认为,盐、铁、酒禁是“国家大业”,怎么能轻易取消?“制四夷,安边足用之本”,意思是保证国家的和谐稳定需要大量的资金;“丰年贮积以乏绝,凶年岁俭则行币物,赈困乏而备水旱”,收成好的年份可以囤积财务为意外做准备,时不时发个旱灾水灾也需要国家颁发救灾物资的。这么多事情,国库没有资金怎么办?桑弘羊在辩论会上引经据典,站在国家利益的角度,义正词严,贤良文学之士们哑口无言。

辩论的结果是只废除了酒类专营,其他各项政策仍维持不变。虽然并没有如贤良文学派所预料的那样完全恢复“文帝时政”,但是,盐铁之议之后,贤良文学派活跃于一时,“与民休息”政策得到充分的肯定,对于恢复和发展昭帝乃至宣帝时期的经济,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